当寒意渐浓,济南的供热系统已悄然启动热态调试,9400余公里的供热管网如同城市的“温暖动脉”,将热流精准输送至千家万户。在这场关乎民生温度的“最后一公里”冲刺中,济南能源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全产业ERP系统成为核心驱动力。该系统汇聚千亿级数据,构建起覆盖供热全链条的“数智中枢”,依托能源“一张网”实现从热源到终端的智慧化管控,让供热服务更高效、更精准。
走进济南能源集团供热调度指挥中心,巨型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覆盖2.79亿平方米供热区域的动态数据。从热源厂的热负荷输出到管网压力波动,从3400余座换热站的阀门开度到循环水量,百亿条数据通过物联网终端汇聚于此,经ERP系统智能分析生成可视化热力图谱。据集团大数据部负责人董如彬介绍,系统通过“超级仪表盘”将供热能耗、温度走势、热线工单等关键指标一屏呈现,实现全流程实时监控。以换热站参数调整为例,传统人工调度需数天完成,而ERP系统可秒级生成最优方案,并自主适应工况变化,24小时动态调节供热平衡。供热初期平衡调控时长缩短50%以上,综合热耗指标显著降低,为打造“黑灯换热站”提供数据支撑,更创下“站-网-户”全流程动态仿真建模、注水三维可视化建模等多项行业首创纪录。
这一变革始于2014年。当时,济南在全国率先启动智慧供热改造,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自主研发综合资源管理系统(ERP),打破行业数据孤岛与业务壁垒。经过十年深耕,系统已汇聚超百亿条全维度数据,覆盖开发、投资、建设、运营、安全、财务等全业务场景,推动供热服务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奠定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地位。
随着“聊热入济”工程正式送热,济南主城区形成“7大外部热源+城区热源”的多元供热格局。为保障跨区域长输管网安全运行,济南热力集团依托ERP系统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长输管网综合管控平台。该平台构建“光纤监测+无人机巡检+智慧管理平台”四位一体保障体系:光纤实时监测管网温度与振动信号,无人机自动巡检并回传视频画面,AI算法可识别管道泄漏、第三方施工等异常情况;在无人机无法覆盖的河道、隧道等区域,固定视频监控通过AI侦测持续守护管网环境。这一创新模式为长输管网规模化投运提供全流程技术保障,确保“聊热入济”南北两线(南线供热能力3500万平方米,北线7000万平方米)高效稳定运行。
在服务民生最前沿,智慧化转型同样深刻改变着用户体验。济南能源集团24小时客服热线96969与ERP系统无缝对接,构建起“诉求直达、数据支撑、闭环处置”的智能化服务体系。用户拨打热线后,系统自动调取换热站运行数据、历史报修记录及管网布局等信息,快速定位问题根源;工单进度全程追踪,从派单到维修反馈各环节实时同步,用户可通过多渠道查询处置状态。更值得关注的是,集团将DeepSeek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深度融合,推出AI智慧客服系统,覆盖咨询、业务办理、故障处理等全流程场景。系统可依据业务流程自动查询数据并直接办理业务,实现精准灵活问答,让民生服务更温暖、更高效。
从数字孪生技术精准调控每一度热源,到长输管网全程守护每一次输送,再到智能客服快速响应每一份诉求,济南热力集团以技术革新重塑供热生态。这场持续十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不仅书写了“数智赋能”的民生答卷,更探索出一条以民生需求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