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MIT中国学者研发2DPA-1“分子钢板”:超薄薄膜为钙钛矿电池续命10倍

2025-11-25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在材料科学领域,一种名为二维聚芳酰胺(2DPA-1)的新型有机二维聚合物正引发广泛关注。这种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开发的高性能材料,凭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卓越的屏障性能,为能源、电子、航天等多个领域带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

该材料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超薄结构与极致密封性。实验表明,仅需35纳米厚的2DPA-1薄膜(约100层分子堆叠)即可完全阻隔气体渗透。这种特性使其成为保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材料——传统方法需涂抹超过100微米的厚重涂层,而2DPA-1仅需60纳米薄膜即可将钙钛矿寿命延长10倍。对比实验显示,未受保护的钙钛矿在空气中3天内完全降解,而覆盖2DPA-1的样品21天后仍保持稳定结构。

研究团队通过创新实验设计验证了材料的密封性能。科研人员在硅基底上雕刻出微米级凹槽,覆盖2DPA-1薄膜后形成微型气球结构。经过长达110天的持续观察,发现氮气填充的气球毫无泄漏迹象,部分样品甚至保持膨胀状态超过1000天。这一结果证实了该材料对氮气、氩气、甲烷等多种气体具有接近零渗透的特性。

这种"分子钢板"的独特结构源于其精密的分子排列方式。2DPA-1由三聚氰胺与三甲酰氯分子通过氢键连接形成,分子层间通过错位堆叠形成无缝隙结构,网眼尺寸仅1纳米左右。这种排列方式不仅赋予材料机械强度,更创造了气体分子无法穿透的物理屏障。研究人员比喻称,这相当于将多张渔网错位叠加,使上层网线完全覆盖下层网眼。

在应用探索方面,2DPA-1已展现出跨领域潜力。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团队利用该材料增强了锂电池电极性能,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材料》。研究团队还开发出基于该材料的实时监测技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薄膜颜色变化,即可判断气体渗透情况,大幅降低了研究门槛。这种可视化检测方法使材料性能评估变得高效直观。

该材料的机械性能同样令人瞩目。在真空环境中,覆盖2DPA-1薄膜的微型结构展现出每秒800万次的高频振动,品质因数达537,表明其可作为高效纳米共振器。这种特性使其在传感器领域具有应用前景,能够检测空气中极微量的病毒颗粒或污染物。研究团队正在探索将其应用于量子计算领域,开发能够感知微弱力量的新型器件。

这项研究突破了传统有机材料表征方法的局限。科研团队首次将石墨烯等无机材料的研究技术成功应用于有机二维聚合物,建立了系统的气体阻隔性能评估体系。这种跨学科的技术移植为有机材料研究开辟了新路径,目前已有多个国际团队申请合作,印度、西班牙等国企业也表达了产业化合作意向。

项目负责人透露,该研究历时五年完成,从2020年材料合成到2025年发表成果,团队进行了大量基础表征工作。这种"慢研究"模式确保了数据的扎实性,为后续应用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热点领域的发展,这种兼具超薄、坚固、密封特性的新型材料,有望推动多个技术领域实现革命性突破。

从工厂到港口:AI与机器人如何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动能
三、一个洗衣机工厂的革命:AI 工厂大脑 + 人形机器人 = 未来工厂初形态如果说宝钢代表重工业的未来,那么美的展示的是民用制造的另一种未来。五、华为深度介入:中国制造业的“AI军火库”开始发动中国 AI…

2025-11-25

国内首个光量子计算机工厂落成 量产开启量子计算商用新征程
国内首个光量子计算机制造工厂24日正式进入小规模生产阶段,这里可以看到该工厂生产出来的第一台计算能力达到1000个量子比特的光量子计算机。它的技术原理是先让一个个光量子“排队”进入特殊的计算空间,保持间距、…

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