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近日迎来一桩震动行业的重大事件——中金公司宣布将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东兴证券与信达证券,三家同属“汇金系”的券商同步发布停牌公告,标志着证券行业首例“三合一”整合正式拉开帷幕。此次交易不仅涉及A+H股两地上市主体与两家A股公司的跨市场重组,更因新主体总资产将突破万亿元规模而备受瞩目。
根据财务数据测算,合并后的新券商总资产将达1.01万亿元,营业收入预计攀升至274亿元,直接跃居行业第四大券商位置。这一规模跃升背后,是“头部引领+特色补充”的战略逻辑:中金公司作为存续主体,将整合东兴证券的区域深耕优势与信达证券的特殊机遇业务能力,构建覆盖高端投行、跨境服务、区域经纪与破产重组的完整业务链。
交易框架显示,中金公司将向两家券商全体A股股东发行新股进行换股吸收,东兴证券与信达证券在完成资产交割后将终止上市。截至公告日,三方已签署原则性合作协议,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5个交易日,后续需经董事会、股东会审议及监管部门批准。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整合采用市场化定价机制,开源证券测算显示,中金与东兴、信达的换股比例可能为0.33:1和0.51:1,对应市净率估值处于行业合理区间。
业务互补性成为整合核心驱动力。中金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2.55%,成功保荐华电新能等重大项目,财富管理买方投顾规模突破千亿元;东兴证券在福建地区市场份额领先,北交所业务执业质量排名第三;信达证券则凭借AMC背景在破产重组领域形成独特竞争力,其东北区域经纪业务可与中金的一线城市布局形成协同。这种“高端投行+区域深耕+特殊机遇”的组合,被市场视为打破业务同质化的关键尝试。
市场反应呈现明显分化。乐观派认为,此次整合将释放“1+1+1>3”的协同效应,推动券商板块估值修复;质疑声音则聚焦换股比例公平性,指出东兴证券当前市净率低于行业平均,若估值未充分体现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历史案例显示,券商整合常面临文化冲突、系统对接等挑战,申万宏源、国泰君安此前重组均经历较长的磨合期。
行业格局正加速重构。数据显示,2024年证券业CR5集中度已达34.94%,此次整合完成后前四大券商总资产占比将突破50%,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头部券商+特色券商”的整合模式,既强化了头部机构的全业务链能力,也为中小券商指明发展方向:中型机构需聚焦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小型券商则可能通过被整合或抱团取暖实现生存。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汇金旗下还控股中国银河、申万宏源等多家券商,市场普遍预期此次“三合一”整合若成功推进,可能引发新一轮同系或同区域券商的整合浪潮。从国际经验看,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均通过持续并购实现规模扩张,中金此次整合或成为中国券商国际化征程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