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百利天恒获80亿授信“输血”国际化,创新药布局背后资金压力与机遇并存

2025-11-21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11月19日盘后,百利天恒发布公告,宣布与中国银行四川分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银行四川分行将为百利天恒提供总额不低于8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支持,以助力其战略发展。这一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公司近期一系列资本运作的背景下。

自2023年12月与跨国药企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总价84亿美元的合作以来,百利天恒便成为行业焦点。这笔交易创下全球抗体偶联药物(ADC)领域单个资产总交易金额的最高纪录。随后,公司于2024年1月在科创板上市,进一步扩大了其资本版图。然而,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今年初,百利天恒曾两次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但均因市场环境不佳而暂缓。公司创始人朱义表示,当时港股市场流动性不足,国际形势动荡,因此决定先回A股市场。

尽管如此,百利天恒并未放弃港股上市计划。今年9月,公司完成39亿元人民币的定增,并第三次更新港股招股书。朱义曾向媒体透露,港股上市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然而,从其资本运作和研发投入来看,百利天恒似乎始终面临资金压力。

百利天恒与BMS的合作涉及核心产品iza-bren的共同开发。作为全球首创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iza-bren的研发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分担全球开发费用。百利天恒还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成为一家在肿瘤领域领先的跨国药企。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不仅需要强大的药物开发平台和潜在重磅药物,还需提升美国临床开发能力,并建立全球商业化团队。这些计划无一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根据百利天恒2025年中报,公司目前有15款创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3款已进入III期注册临床。iza-bren是其中的重点产品,共开展40余项临床研究,包括3项全球关键注册临床和11项中国III期临床,覆盖多种肿瘤类型。如此庞大的研发管线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消耗。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百利天恒的研发费用几乎每年翻倍,今年前三季度已达17.72亿元。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为55.46亿元,但仍难以覆盖长期研发需求。

一位创新药领域资深投资人表示,类似百利天恒这样规模和发展阶段的公司,拥有如此多的研发管线并不罕见,但其整体风格偏激进,资金压力较大。当被问及公司同时开发众多管线的原因时,朱义回应称,公司的思路是“数据驱动、临床需求驱动,再根据需求筹措资金”。

尽管面临资金挑战,iza-bren的全球开发已取得重要进展。今年10月,百利天恒公告称,iza-bren的全球II/III期关键注册临床试验IZABRIGHT-Breast01已达成里程碑事件,触发与BMS合作协议项下第一笔2.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条件。公司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将于近期收到这笔款项。这意味着iza-bren不仅在首付款环节,还在后续开发阶段开始兑现商业价值。

国产创新药出海后被海外药企实质性推进的案例并不少见。今年11月,辉瑞和百欧恩泰(BioNTech)先后公布了对PD-1双抗的开发计划。辉瑞的PD-1/VEGF双抗PF-08634404将展开7项临床研究,包括2项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的全球III期研究。百欧恩泰从普米斯生物引进的PD-(L)1/VEGF双抗Pumitamig也在推进针对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三阴乳腺癌的全球III期临床。这些产品的定位均为下一代肿瘤基石性疗法,旨在覆盖多种肿瘤适应证,并探索与其他疗法联用的可能性。

海外药企对中国创新药资产的重视日益提升。前述投资人透露,全球前十的跨国药企中,几乎每月都有1-2位全球副总裁来中国参与项目合作或谈判,主流药企CEO也基本每年访华一次。这一现象在前几年极为罕见。锐正基因创始人王永忠也表示,跨国药企正在扩大在中国的商务拓展团队规模,细分程度也在提高。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预测,到2040年,中国药物将占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数量的35%,而目前这一比例仅为5%。然而,国产创新药要真正实现治病救人和商业回报的最大化,仍需完成全球临床开发、注册申报和商业化销售的全流程。复宏汉霖首席商务发展官曹平曾指出,目前药企间的合作多集中在早期资产,但创新药领域的不确定性较高,产品能否进入临床、获批上市或成为百亿美元销售额的重磅药物仍是未知数。只有当中国公司原研开发的创新药跻身全球“重磅炸弹”行列,中国创新药才能真正迎来辉煌时代。

智元远征A2跨越苏沪百公里 创人形机器人行走纪录获吉尼斯认证
近日,智元远征A2(SNA210041BA00652号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从苏州金鸡湖到上海外滩的百公里跨省行走挑战,创造了一项足以记录在全球机器人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在抵达行程终点北外滩后,远征A2(SNA2…

2025-11-21

卫星物联网:需求驱动技术革新,市场格局重塑与未来展望
然而,每个应用都以非常不同的方式使用卫星连接,各类应用会因为数据量、延迟、功耗和地理范围而异,因此需要仔细评估每个应用的特性,以确定解决该问题的适当技术,而且卫星物联网供应商在协议设计、频谱所有权和星座架构…

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