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A股市场呈现积极态势,三大主要指数集体上扬。其中,上证指数涨幅为0.87%,深成指上涨1.53%,创业板指更是以1.77%的涨幅领跑。当日,全市场成交额达到1.83万亿元,相较于前一交易日,放量858亿元,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在这一市场背景下,游戏ETF(516010)表现抢眼,收盘时涨幅高达4.14%,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上涨背后,是多重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
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中美领导人之间的积极对话,为外围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风险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降温。市场担忧情绪的缓解,从沪深300隐含波动率的连续下降中可见一斑,该指标已回落至8月升波前的水平,为市场反弹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游戏行业作为AI应用的前沿阵地,正享受着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游戏产品的内容密集型和交互性特点,使其成为AI技术渗透最深、落地最快的行业之一。11月25日,Anthropic发布的Claude Opus 4.5,不仅在能力上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还通过将API定价下调至上一代的约三分之一,实现了效率与成本的双重优化。而11月20日谷歌发布的Nano Banana Pro,则在文本渲染精度、生成分辨率以及专业化控制能力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推动AI图像工具从消费级应用向专业设计领域迈进。这些技术突破,标志着大模型正从“对话工具”向“生产力工具”加速转变,为游戏产业带来了深层次的变革。AIGC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望大幅降低游戏内容生产成本,如人物建模、场景构建、剧情生成等,同时提升研发效率。而Agent能力的增强,则可能重塑游戏开发流程和玩家交互模式,催生更具沉浸感和高自由度的游戏体验,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用户粘性。
国产大模型的发展也为游戏行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全球大模型竞争中,国产DeepSeek、Qwen等模型位居市场前列,在特定场景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为国内游戏企业接入前沿AI技术提供了稳定保障,降低了技术应用门槛,加速了AI与游戏场景的深度融合。
游戏市场的表现也持续向好。尽管11月是传统游戏淡季,但重点新游的表现却超出预期。《无尽冬日》逆势上升至第5名,流水展现强韧性,打破了市场对淡季业绩的担忧,印证了头部产品的用户吸引力和商业化能力。
从估值角度来看,游戏板块经过前期调整,已进入合理区间。截至11月24日,百亿市值以上游戏公司2026年预测平均P/E回到15-16倍水平。在风险偏好修复的背景下,估值修复需求显著,为游戏板块的上涨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AI技术将持续赋能游戏行业,打开行业增长的天花板。随着大模型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AI将全面渗透游戏创作、运营、交互全流程。内容生产端,AIGC将持续降低研发成本、缩短迭代周期;玩家交互端,Agent技术有望催生更具拟人化、沉浸式的游戏体验,提升用户粘性与付费意愿。具备AI技术整合能力与场景落地优势的游戏企业,将构筑更深的竞争护城河,走向“技术+内容”双驱动的发展道路。
然而,投资有风险,市场有波动。尽管游戏行业前景看好,但投资者仍需谨慎对待。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需由投资人自行负担。基金有风险,购买过程中应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