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蚂蚁“灵光”App上线即爆火,马云寄厚望,CTO揭秘背后战略与亮点

2025-11-21来源:天脉网编辑:瑞雪

蚂蚁集团首款全模态通用AI助手“灵光”上线仅三天,便迅速跻身iOS免费工具榜榜首、App Store总榜第七,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通用AI助手新势力。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展现了其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也引发了业界对通用AI助手市场格局变化的广泛关注。

“灵光”的迅速崛起并非偶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两天前现身蚂蚁园区,对这款产品寄予厚望,期待其能“往前冲第一”。蚂蚁集团CTO何征宇透露,截至目前,“灵光”App下载量已突破50万,远超团队全年目标。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灵光”在产品功能和技术架构上的独特创新。

从产品功能来看,“灵光”首批上线了三大核心功能:“灵光对话”“灵光闪应用”和“灵光开眼”。其中,“灵光闪应用”开创性地在移动端实现了“自然语言30秒生成小应用”,支持输出3D数字模型、音频、图标、动画、地图等全模态信息,为用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体验。许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用户甚至连续修改应用超过一百次,耗时两个多小时,充分验证了该功能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在技术架构方面,“灵光”采用了多模型混合架构,底层融合了阿里“千问”及蚂蚁自研开源模型等多个模型。这种架构设计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还为后续的功能扩展和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灵光”还是业内首个基于全代码生成的产品,解决了代码输出量比文本高五六倍的膨胀率带来的流畅度挑战,实现了类似从Email进化到Web的跨越。

在产品定位上,“灵光”明确主打效率类场景,旨在帮助用户节省时间。何征宇表示,灵光现阶段的主轴并非情感陪聊,而是专注于解决用户在信息获取和应用生成方面的效率问题。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一句话生成记账、云养猫等实用应用,大大提高了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这种定位使得“灵光”与豆包、DeepSeek等竞品形成了差异化竞争,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

对于与阿里系“千问”的关系,何征宇用“战友”和“兄弟”来形容。他认为,AGI的技术空间和市场空间巨大,充满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多方协同探索。就像在沙漠中找水,多路并进才能提高成功的几率。蚂蚁集团在技术上保持开放态度,开源了自研万亿参数模型,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在谈到通用AI助手赛道的竞争格局时,何征宇表示,当前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模型能力持续演进,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因此,过早对标竞争对手并非明智之举,更重要的是找准方向,基于模型能力向前看,一路狂奔。他相信,随着模型能力的不断提升,“灵光”将在未来6-8个月内实现更大的突破,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尽管“灵光”在上线初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团队也清醒地认识到产品仍存在不完美之处。何征宇表示,这是在模型能力边界上创新必须付出的代价,但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同时,蚂蚁集团在算力储备和AI Infra技术方面具有充足的优势,能够为“灵光”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从信息互联到智能互联:“十四五”互联网发展9组数据见真章
编者按:“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当前中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互联”的上半场迈向“智能互联”的下半场,其技术架构与应用生态将被深度重塑。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之际,。 资料来…

2025-11-21

OpenAI新研究:训练稀疏模型 借「小型电路」解锁语言模型内部机制
与普通模型不同,OpenAI发现可以从该稀疏模型中提取出简单、易于理解的部件来执行特定任务,例如在代码中正确结束字符串或跟踪变量类型。对于简单行为,OpenAI 发现使用其方法训练的稀疏模型包含小型、解耦…

2025-11-21

OpenAI发布GPT-5.1:沟通更自然,情绪价值拉满,付费用户可优先体验
此次推出的GPT5.1包含GPT-5.1Instant和GPT‑5.1Thinking两个模型,前者是一个常用模型,OpenAI介绍称,该模型更温暖、智能且更善于遵循用户指令,且在回答具挑战性的问题之前可以…

2025-11-21

B站GET大会展现学习生态新貌:成教育机构布局增量重要阵地
目前,B站覆盖知识、科技、汽车、母婴等多元赛道,而AI从对话式演进到具身智能,也正是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的破壁;平台的推荐算法、内容生产工具、AIGC辅助能力,正在重塑内容供给方式,也为学习内容的丰富度与专业…

2025-11-21

中国机器人量产交付引全球关注,美国质疑反衬中国产业实力崛起
11月7日,高盛发布针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实地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尽管供应链企业都在积极规划产能,但没有一家公司证实获得了确定性大额订单,也未能提供清晰的量产时间表”“人形机器人行业存在‘产能期货狂…

2025-11-21

全球科研十强占六席!广州凭啥能实现学科“大满贯”?
这是个公开数据库,追踪各机构对145种高质量自然科学和健康科学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的贡献情况。假如一篇论文有10个作者,其中3个来自广州的机构,那么广州对这篇论文的“贡献份额”就是3/10=0.3。 例如中…

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