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OpenAI新研究:训练稀疏模型 借「小型电路」解锁语言模型内部机制

2025-11-21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语言模型的内部运作机制长期被视为“黑箱”,即便是专业研究人员也难以完全掌握其计算逻辑。为破解这一难题,OpenAI近期发布了一项新研究,通过训练结构更简单的小型稀疏模型,探索提升模型可解释性的可行路径。这类模型的神经元连接更少,计算过程更透明,为理解模型行为提供了新思路。

与传统稠密模型不同,OpenAI设计的稀疏模型在训练阶段强制大部分权重为零,限制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数量。这种结构使得每个神经元仅与下一层的少数神经元交互,形成更清晰的计算路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剪枝技术保留执行特定任务所需的最小神经元子集,可以提取出独立且易于理解的“电路模块”。例如,在代码补全任务中,模型能准确识别字符串的起始引号类型,并在结尾复现相同符号,其计算过程可分解为四个清晰步骤:编码引号类型、检测任意引号、定位前一个引号、复制引号类型。

论文核心贡献者指出,稀疏模型的独特优势在于其解耦性。在Python代码的引号匹配任务中,模型仅需五个残差通道、两个多层感知机神经元以及少量注意力机制通道即可完成任务。实验表明,移除其他部分后,该电路仍能独立运行,且删除关键连接会导致功能失效。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降低了理解难度,还为调试模型错误提供了直接切入点。

研究团队进一步验证了稀疏模型在变量绑定等复杂任务中的表现。例如,在跟踪变量类型时,模型通过注意力机制将变量名从定义位置复制到使用位置,形成可追溯的信息流。尽管部分电路仍难以完全解析,但研究人员已能提供阶段性解释,并预测模型行为模式。这种部分可解释性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当前研究仍存在局限性。稀疏模型的规模远小于前沿大模型,且大部分计算过程尚未被解释。为突破瓶颈,OpenAI提出两条优化路径:一是从现有稠密模型中提取稀疏电路,提升部署效率;二是开发面向可解释性的专用训练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尽管无法保证该方法适用于所有场景,但早期实验结果已展现出潜力——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可在不显著牺牲性能的前提下提升可解释性。

该研究为理解神经网络提供了新范式。相比传统的事后分析方法,稀疏模型从设计阶段便融入可解释性考量,为构建更透明、更可控的AI系统开辟了道路。相关论文已公开,详细技术方案可参阅OpenAI官方文档。

OpenAI发布GPT-5.1:沟通更自然,情绪价值拉满,付费用户可优先体验
此次推出的GPT5.1包含GPT-5.1Instant和GPT‑5.1Thinking两个模型,前者是一个常用模型,OpenAI介绍称,该模型更温暖、智能且更善于遵循用户指令,且在回答具挑战性的问题之前可以…

2025-11-21

B站GET大会展现学习生态新貌:成教育机构布局增量重要阵地
目前,B站覆盖知识、科技、汽车、母婴等多元赛道,而AI从对话式演进到具身智能,也正是从二次元走向三次元的破壁;平台的推荐算法、内容生产工具、AIGC辅助能力,正在重塑内容供给方式,也为学习内容的丰富度与专业…

2025-11-21

中国机器人量产交付引全球关注,美国质疑反衬中国产业实力崛起
11月7日,高盛发布针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实地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尽管供应链企业都在积极规划产能,但没有一家公司证实获得了确定性大额订单,也未能提供清晰的量产时间表”“人形机器人行业存在‘产能期货狂…

2025-11-21

全球科研十强占六席!广州凭啥能实现学科“大满贯”?
这是个公开数据库,追踪各机构对145种高质量自然科学和健康科学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的贡献情况。假如一篇论文有10个作者,其中3个来自广州的机构,那么广州对这篇论文的“贡献份额”就是3/10=0.3。 例如中…

2025-11-21

智元远征A2跨越苏沪!百公里行走创吉尼斯纪录,人形机器人商用前景可期
IT之家 11 月 20 日消息,据智元机器人官方消息,近日,智元远征 A2(SNA210041BA00652 号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从苏州金鸡湖到上海外滩的百公里跨省行走挑战,创造了一项足以记录在全球机器人发…

2025-11-21

专访联想创投梁颖: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待突破,2026年投资聚焦核心部件
我们在大量项目考察与投资实践中发现,许多公司初期均宣称要打造“全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例如在工厂场景中无需专门训练,半小时内即可切换插螺丝、搬箱子等不同作业任务,但真正推进落地时,多数企业不得不转向科研市场…

2025-11-21

邬贺铨院士:6G时代AI融合终端成趋势,催生新系统与应用新体验
IT之家 11 月 17 日消息,11 月 13 日,2025 年 6G 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联全球,共建 6G技术创新生态”为主题。最后,他指出,6G 与 AI 深度融合将赋能…

2025-11-21

大吨位自动化连续管作业机:破局地下革命 赋能油气开发新跨越
如今,随着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江汉所”)自主研发的大吨位大管径自动化连续管作业机的问世,这场“地下革命”正迎来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跨越。当在川渝页岩气井看到它实现一键巡航,听到现场工人说“…

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