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最新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透露,当前人工智能算力市场呈现高度紧缺态势。不仅最新一代GPU设备持续满负荷运转,就连三年至五年前投放市场的老旧型号也全部处于满载状态。基于这一供需格局判断,他认为未来三年内行业出现泡沫化的可能性较低,人工智能资源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针对业务布局,吴泳铭详细阐述了双轮驱动战略:在B端领域,阿里云正着力构建全球领先的全栈式AI服务体系,通过技术输出满足千行百业的智能化转型需求;在C端市场,依托自研大模型与生态协同优势,计划打造具有颠覆性体验的超级应用。这种双向发力模式已显现成效,本季度阿里云营收同比增长34%,其中外部客户收入增速达29%,AI相关产品更是连续九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技术优势正在转化为市场份额。数据显示,阿里云在混合云市场增速突破20%,金融云业务增速领先行业,中国AI云市场占有率超过第二至第四名总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自研大模型Qwen3-Max在工具调用能力和智能水平上已达到国际顶尖水准,这为后续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周发布的千问App公测版成为战略落地的关键节点。该产品上线首周即获得超千万次下载,验证了市场对AI原生应用的强烈需求。吴泳铭特别强调,阿里生态体系内的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业务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场景,有望重新定义数字生活入口。
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阿里展现出持续加码的决心。今年初宣布的3800亿元投资计划可能面临扩容,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客户需求动态调整投资规模,确保算力供给始终领先市场需求。这种前瞻性布局已形成良性循环:技术突破带动业务增长,业务扩张反哺研发投入,最终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随着双引擎战略全面启动,阿里巴巴正从云计算服务商向AI生态构建者转型。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维度,更涉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通过打通B端技术输出与C端应用落地的闭环,阿里正在探索一条独特的智能化发展路径,其成效值得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