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近日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牛肉的保障措施调查期限作出进一步调整。根据最新公告内容,原定于2025年11月26日结束的调查期限,现延长至2026年1月26日。这一决定基于案件复杂程度超出预期,需要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全面审查。
此次调查的启动可追溯至2024年11月22日。当天,中国畜牧业协会联合吉林、辽宁、贵州、四川、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等省级畜牧业协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兽医学会等十家行业组织,共同向商务部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牛肉产业保障措施调查申请书》。申请方代表国内牛肉产业提出,进口牛肉在2019年至2024年期间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已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申请书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进口牛肉数量较2019年激增64.93%,2024年上半年同比2019年同期增幅更达106.28%。在市场份额方面,进口牛肉占中国消费市场的比例从2019年的20.55%攀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30.90%,同期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也从24.87%跃升至43.87%。申请方强调,这种增长速度远超国内产业调整能力,导致大量本土企业面临经营困境,产业整体遭受严重冲击。
商务部在审查申请材料后认为,提交的证据符合法定立案要求。2024年12月27日,商务部正式发布2024年第60号公告,宣布对进口牛肉启动保障措施立案调查。这是中国首次针对牛肉产品发起此类调查,调查范围涵盖所有原产于境外的进口牛肉产品。
2025年8月6日,商务部曾发布第38号公告,将原定6个月的调查期限延长3个月至2025年11月26日。此次再次延长两个月,反映出调查过程中涉及的国际贸易数据核实、国内产业损害评估、进口增长因果关系认定等关键环节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商务部表示,将继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规定程序推进调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