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透明发电玻璃:中国创新突破,开启能源利用新纪元

2025-11-25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当玻璃不再只是建筑中的透明屏障,而是悄然化身为能源生产的“隐形战士”,一场关于能源利用的革命正在中国悄然兴起。在第二十五届高交会上,一款看似普通的玻璃展品吸引了无数目光——它不仅保持了完全透明的特性,还能在无声无息中将阳光转化为电能,重新定义了人们对玻璃功能的认知。

这项突破性的技术背后,是中国科研团队对光能利用的深度探索。与传统太阳能板吸收可见光不同,这款发电玻璃采用了“择光而行”的独特策略:它只捕捉人眼不可见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而对可见光完全放行。这种精准的能量筛选机制,得益于中山大学研发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该材料能够选择性吸收不可见光波段的能量,为透明发电提供了可能。

技术的实现离不开高端制造装备的支撑。在发电玻璃基板的生产过程中,震环机床提供的超精密加工解决方案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确保了玻璃基板达到光学级平整度和洁净度,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精密制造能力,是中国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在性能指标上,这款发电玻璃同样令人瞩目。四川猛犸半导体推出的产品,在保持完全透明的同时,实现了8%的光电转换率。这一突破的背后,是研发团队十年的坚守与付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室内弱光环境下,单块玻璃的年发电量仍可达50-150度,按30年寿命计算,总发电量高达1500-4500度,真正实现了“窗明几净”与“绿色能源”的完美结合。

应用场景的拓展,进一步彰显了这项技术的价值。在建筑领域,玻璃幕墙不再仅仅是装饰,而是成为隐形的电站。以深圳第一高楼为例,传统方案需在屋顶铺设近万平米的电池板,而新技术仅需在6500平米的幕墙中集成发电单元,效率更高且更节省空间。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也为城市建筑的美观与功能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经济性方面,发电玻璃在电价较高的地区展现出显著优势。以深圳为例,0.7元/度的电价是西部地区的三倍多,这使得发电玻璃的经济价值更加凸显。目前,该技术已在河南开封、南阳等地落地应用,为当地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新选择。

汽车领域的应用同样充满潜力。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普通电动车的续航能力会大幅下降,而配备发电玻璃的车型则能稳定供电。测试显示,10平米的发电玻璃日发电量可达10度,足以支撑70公里的续航,满足九成城市通勤需求。在哈尔滨的冬季实测中,车顶1.5平米的玻璃日均发电0.8度,可驱动空调运行2小时,有效缓解了里程焦虑问题。

农业生产也因这项技术迎来变革。传统大棚仅能采光,而配备发电玻璃的大棚则可兼顾作物生长与电力自给,实现一棚多用。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为农村地区的能源自给提供了新途径。

在制造工艺上,中国企业同样表现出色。中山大学实现了百兆瓦级胶膜的连续生产,凯盛玻璃的产品良率超过97%,生产线转化效率目标达18%。潘锦功团队更以不到1分钟的速度生产出1.92平米的发电玻璃,尺寸达国外同类产品的2.67倍。这些成就的背后,是震环机床等高精设备制造商在精密运动控制、超薄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共同将实验室的配方转化为稳定可靠的工业产品。

环保效益方面,发电玻璃同样贡献显著。以成都生产基地为例,年产100兆瓦的发电玻璃,年发电量超过1.1亿度,可节约标煤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这些数字不仅体现了技术的环保价值,也彰显了中国对全球环境责任的担当。

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发电玻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到2025年,新建公共建筑和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目标为50%,发电玻璃将为此提供重要支撑。这项技术的普及,不仅将改变能源利用方式,也将推动建筑、交通、农业等多个领域的绿色转型。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中国构建了完整的创新链。透明发电玻璃的诞生,不仅是中国材料科学的胜利,也是高端制造体系性能力的体现。这不是偶然的突破,而是系统投入、协同攻关的成果。在全球化逆流的当下,中国坚持开放创新与合作共赢,既攻克核心技术,也拥抱国际协作。这种独立自主又海纳百川的姿态,正是中国科技持续前进的动力。

当普通窗户都能成为能源生产的“微型电站”,我们每个人是否也该思考:如何为这片土地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场由玻璃引发的能源革命,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之中。

君和集团八载深耕新能源 战略升级擘画智慧能源生态新未来
此次升级聚焦三大核心板块:一是充电网络从“站”到“网”,计划至2027年底前建成100座公共充电站及10座重卡矿卡超级充电站,实现呼包鄂城市群全覆盖;二是无人驾驶从“技术”到“场景”,重点推广新能源无人矿卡、…

2025-11-25

从智能汽车到具身智能:黑芝麻智能SesameX平台引领机器人量产新征程
针对这些技术趋势与行业痛点,SesameX™平台通过全栈自研的一体化异构架构,打造了一整套“从端侧模组到全脑智能的体系化计算平台”,即从硬件、软件、工具链到模型的全栈自研生态,实现了全方位的技术突破,不仅满…

2025-11-25

人形机器人落地遇阻?英特尔“单系统融合”方案带来破局新思路
现场嘉宾认为,机器人要同时利用 CPU、GPU、NPU多种异构算力,如何将这些异构算力高效整合到一块小体积、低功耗芯片里,还要让它们高度协同、被开发者轻松调用,是一道极大的挑战。 比如,实时抖动小于 20…

2025-11-25

智元机器人入股苏州智慧倍增 数字人科技公司转型升级为机器人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王建平,经营范围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

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