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东风马赫2.0T飞行发动机交付,无人机动力多元发展再添新引擎

2025-11-25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东风汽车研发总院迎来里程碑时刻——首台东风马赫动力2.0T飞行发动机正式交付。这款专为低空场景研发的动力核心,以成熟车用技术为根基,针对飞行需求优化动力性能、冷却系统与可靠性,零件通用化率达90%,功重比突破1.87kW/kg,凭借快速响应、极端环境适应性强、运维成本低三大优势,成为车企跨界低空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这一突破背后,是中国无人机发动机产业整体活力的全面迸发。从大型央企到创新民企,从高空长航时动力到微型灵活方案,各类企业正以差异化路径构建多元技术矩阵,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跃迁。

在产业格局中,国企与民企形成互补协同。中国航发集团作为“国家队”,依托深厚技术积累,在大型发动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旗下航发动力、航发控制、航发科技等企业,分别在整机研制、控制系统开发、关键零部件制造等环节形成完整链条。例如,航发动力生产的涡扇、涡喷、涡轴等发动机,已广泛应用于联合飞机、中航无人机、彩虹无人机等主流平台;608所、331厂等单位研发的WJ-6、WZ-16等系列涡桨、涡轴发动机,则为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提供了核心动力。

民营企业则以灵活机制和快速迭代能力,在微型发动机领域开辟新赛道。云征动力于2025年8月量产的国内首款30kW高性能航空转子发动机,通过多燃料适配技术,在轻量化设计下实现重载荷与长航时的统一;宗申航发推出的C145HT系列活塞发动机,通过集成式设计将发动机、螺旋桨、热管理系统整合,已批量应用于“彩虹”“翼龙”等知名无人机;保定玄云涡喷、中科航星、泸州懋威等企业,则在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领域持续突破,推动技术向更高推力延伸。

技术迭代方面,动力系统正从单一路径向多元协同演进。传统锂电池虽因操作简便、噪音低占据消费级市场,但能量密度不足导致续航普遍在30分钟至1小时,成为行业瓶颈。2024年11月,亿航智能完成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载人eVTOL固态电池飞行测试,续航时长提升至48分10秒,较传统方案提升60%—90%;2025年2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石墨烯航空电池中试线投产,能量密度较传统产品提升50%以上,为电动无人机续航突破带来新可能。

内燃机动力则在大载荷、长航时场景中展现优势。2022年,航天彩虹无人机搭载国产重油发动机完成“首飞”,最大巡航时间超40小时,航程突破8000公里,成为首款“洲际无人机”;AR-500CJ舰载无人直升机使用的“云雀”系列重油发动机,也验证了国产内燃机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面对复杂需求,混合动力技术成为重要方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氢-锂混合动力系统,通过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的分工协作,实现2小时以上连续巡航,较纯电方案续航提升超100%,能耗降低18%;其研发的高比能超低温电池,在零下36摄氏度环境中仍可稳定驱动无人机,能量密度达400Wh/kg。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据QYResearch预测,无人机动力系统市场将持续增长,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未来20年预计交付量达1.9万台,市场价值超3000亿美元,占全球份额五分之一以上。但高温合金材料依赖进口、精密加工技术门槛高、基础材料科学人才短缺等问题,仍制约着产业向高端迈进。例如,航空发动机对精密度的要求远高于汽车工业,误差控制直接影响合格率与成本;高温合金材料需在600℃以上保持高强度抗氧化性能,其复杂工艺与高昂造价推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面对挑战,企业与科研机构正加速突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动力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姜开春团队研发的微型涡轮发动机,能量密度较电池高30至40倍,可实现20—30小时持续飞行,并支持绿色甲醇、氨气等清洁能源,推动无人机向零碳排放迈进。北京金朋达航空科技发动机结构设计室主任白宇航指出,航空动力技术的迭代需跨学科协同,从材料科学到精密制造,从热力学优化到智能控制,每一个环节的突破都将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人形机器人落地遇阻?英特尔“单系统融合”方案带来破局新思路
现场嘉宾认为,机器人要同时利用 CPU、GPU、NPU多种异构算力,如何将这些异构算力高效整合到一块小体积、低功耗芯片里,还要让它们高度协同、被开发者轻松调用,是一道极大的挑战。 比如,实时抖动小于 20…

2025-11-25

智元机器人入股苏州智慧倍增 数字人科技公司转型升级为机器人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王建平,经营范围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

2025-11-25

六维力反馈赋能机器人自适应打磨:解锁精密加工新境界的三重路径
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正是六维力反馈系统——它如同机器人的“触觉神经”,能够实时感知并调整打磨力度,实现与熟练工匠相媲美的加工精度。 机器人自适应打磨与六维力反馈技术的融合,标志着机器人从重复执行者向智能感知决…

2025-11-25

松灵NERO七轴轻量化机械臂登场!14999元解锁科研级高效精准新体验
当科研人员还在为传统机械臂的笨重、僵硬与高成本发愁时,这款专为具身智能研究、人形机器人开发及复杂任务场景打造的科研级设备,凭借高自由度、轻量化与开放架构的核心优势,有望重新定义科研级机械臂的应用标准。打破了…

2025-11-25

高瓴创投领投A轮,前达摩院自动驾驶负责人创业项目估值破15亿美元
来源:猎云网近日,嘉兴新生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生纪智能”),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老股东光速光合、普华资本持续加码,毅达资本作为新股东共同参与。 新生纪智能将以…

2025-11-25

江门中微子实验首秀成果:测量精度大幅提升 展现国际合作新高度
新华社广州11月19日电(记者马晓澄、田建川、刘祯)中国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19日在广东省江门市发布了其建成后的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出描述中微子振荡的两个参数,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

2025-11-25

数字孪生赋能城市安全:构建实时可视、高效协同的智慧防护网
二、低代码开发:让安全应用“快速上线、灵活定制”城市公共安全涉及多个部门协作,从消防到交通,每个场景都需要定制化的应用支持。 四、多端适配与高性能:随时随地守护城市安全无论是大屏指挥中心、桌面工作站还是移动…

2025-11-25

佛山南海VR全景拍摄:以技术之力破局企业展示难题,重塑营销新体验
直到遇见广州全景科技,这家深耕VR技术多年的佛山南海区360度VR全景拍摄公司,用一组数据刷新了她的认知:画面加载速度提升300%,客户停留时长延长5倍,而成本仅为传统三维动画的1/4。其佛山南海区360度V…

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