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人形机器人量产在即,优必选以订单破局,技术攻坚与市场拓展并行

2025-11-25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当数百台优必选工业机器人Walker S2整齐划一地驶入生产线,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关键转折点。这家被称作"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企业,不仅在11月启动了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交付,更与电信巨头联合推出的家庭服务机器人AI悟空同步推向市场,剑指十万台年销量目标。数据印证着这场变革的深度——2025年初至今,Walker系列订单总额突破8亿元,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7.55%,亏损幅度持续收窄,商业化进程显著提速。

新能源汽车工厂成为这场变革的首个试验场并非偶然。自2023年1月起,优必选机器人已在工厂环境中完成22个月的深度磨合,最终选定这个突破口背后蕴含着三重战略考量:教育部与人社部联合预测,2025年后智能制造领域将出现3000万人次用工缺口,其中搬运、分拣等重复性岗位的空缺尤为突出;汽车工厂高度标准化的作业环境,为机器人提供了稳定的训练数据,形成"真实作业-算法优化"的闭环;现有AI技术尚无法支撑完全自主决策,但工厂的标准化任务与5G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配合,恰好为机器人提供了理想的实践场景。

工业场景的独特优势正在显现。相较于家庭环境可能遭遇的开门、递物等突发状况,工厂环境更具可控性,即便初期效率仅为人工的30%-40%,也能通过持续作业优化算法。这种"渐进式进化"策略已取得实质性突破——经过三代产品迭代,优必选机器人已能在比亚迪工厂与无人物流车协同作业,完成复杂的物料搬运任务。这种从"实训"到"实战"的跨越,印证了工业场景作为技术孵化器的核心价值。

但规模化之路仍布满挑战。行业尚未形成统一技术路线,特斯拉计划为机器人配备50个关节执行器的方案虽具前瞻性,却引发功能定位争议:搬运场景与医疗场景对手部灵活性的要求截然不同,如何平衡通用性与专业性成为关键难题。更严峻的是,50个执行器的协同控制需要突破算法复杂度与算力需求的双重瓶颈,其技术难度是自动驾驶系统的十倍以上。优必选坦言,当前机器人搬运效率仅为人类水平的30%-40%,预计到2027年才能提升至80%。

行业浮躁风气同样值得警惕。高盛最新调研显示,尽管众多供应商公布了产能规划,但能提供明确订单与生产时间表的企业寥寥无几。这种将人形机器人视为消费电子产品的炒作倾向,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十余年才实现量产的规律形成鲜明对比。优必选选择聚焦工业、物流、家庭三大核心场景的3-5年规划,在行业喧嚣中显得尤为务实。资本流向也在印证这种判断——2025年上半年行业融资达109亿元,头部企业与比亚迪、顺丰等产业巨头的深度合作,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当比亚迪工厂的机械臂与人类工人开始默契配合,当顺丰物流中心的机器人车队有序穿梭,这些场景预示着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幻想走向现实应用。这场变革的终极考验,不在于概念炒作或产能数字,而在于企业能否在技术深耕与商业落地的平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进化路径。

苹果第12代iPad或2026年春季登场 性能连接升级自研芯片成亮点
第12代iPad有望搭载A18芯片,该芯片采用3纳米制程,相比当前型号的A16芯片在速度与能效上均有提升。新款iPad有望内置苹果自研的N1芯片(此前已在iPhone17及iPad Pro中使用),支持Wi…

2025-11-25

三星AR眼镜新动向:双轴铰链搭配滑轮拉线 舒适度或再升级
IT之家 11 月 24 日消息,三星正积极布局增强现实(AR)可穿戴设备领域,其至少两款基于 Android XR 平台的智能眼镜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推出,这已并非秘密。在产品正式发布前,一项新近曝光的专利揭示…

2025-11-25

华为Mate80与MateX7即将登场:无网通讯、超长续航、折叠影像亮点多
再过几天就要见真章了,要是华为这次真把低轨通讯、14天续航以及折叠影像都做成量产的,那么今年下半年的旗舰市场,就要重新书写一番。 要是想要做到14天,那就仅有三种途径,要么电池容量更多,要么更使劲地节省电量,…

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