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拼多多“千亿扶持”花向何方?助农货上行、促产业升级、扩包邮区

2025-11-25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当互联网行业在2025年再次陷入熟悉的热闹循环——本地生活补贴战硝烟四起、AI赛道挤满抢跑者、企业跨界扩张此起彼伏时,拼多多却以一种近乎“反常识”的姿态,在电商主业上持续深耕。这家成立十年的企业,用一场覆盖千亿规模的“惠商计划”,重新定义了电商平台的成长逻辑:通过系统性扶持商家、优化产业生态,构建起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循环。

在贵州黔南的刺梨种植基地,黄训才的“山王果”品牌正经历着蜕变。这种曾被当地人视为“鸡肋”的野果,经深加工后化身维生素C含量是猕猴桃30倍的“天然抗氧化剂”。通过拼多多平台,其产品线从原汁扩展到冻干粉、果脯等品类,2024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多多好特产”专项将贵州刺梨纳入重点扶持类目,该品牌计划在2025年将电商销售占比提升至70%,拼多多成为其核心渠道。这种转变并非孤例——平台发布的《2025农产品上行半年报》显示,在专项扶持下,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优质SKU数量增长54%,山东秋月梨、陕西米脂小米等30万农货商家通过“多多丰收馆”活动,共享10亿补贴与20亿流量资源。

产业带商家的升级路径同样清晰。平湖箱包产业带的巫鹏与李光程,从代工模式转向自主品牌,选择拼多多作为主战场。他们将目光投向镁铝合金行李箱这一高客单价市场,借助平台百亿补贴降低消费者尝鲜门槛,同时通过运营指导优化产品策略。这种转型并非个例:威海钓具商家“创威”凭借拼多多推荐机制,首款产品“凌天系列”上线首月即售数万支,至今仍是店铺常青款;《新质供给一周年发展报告》显示,95后、“00后”商家数量同比分别增长31%和44%,年轻一代正以数字化工具重塑传统产业带。

物流网络的革新则打破了地理边界。在内蒙古根河市,这个曾因极端低温被称为“中国冷极”的偏远地区,如今已纳入拼多多“包邮区”。通过减免物流中转费并在东北增设中转仓,发往根河的快递时效从5天压缩至3天内。当地居民田宇的网购体验彻底改变:“过去支付高额邮费还要等待一周,现在大部分商品不仅包邮,3天内就能送达。”这种改变同样惠及商家——咖啡工作室主理人莲花发现,制作羊毛毡挂件所需的工具材料成本降低10%,而她销售的酸马奶果香特调,其原料百香果从海南直发根河的物流费用,也由平台承担。

拼多多执行董事赵佳臻将这种战略选择归结为“长期主义”:“过去十年,我们通过数字化服务农业振兴与产业升级,未来将继续优化平台生态,让优质商家与商品更高效连接消费市场。”这种理念在商家端得到印证:95后新农人付佳奇的店铺复购率达36%,超过98%同行;平湖箱包商家通过平台指导将运营成本降低20%,将资源聚焦于品控与供应链升级。当行业热衷于追逐风口时,拼多多选择用千亿资金重构商业基础设施——从田间地头到产业带工厂,从物流网络到消费终端,一场关于电商生态的进化正在悄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