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不断,接连推出千问、灵光两款重磅AI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中,千问App在公测首周下载量便突破千万次,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这一消息不仅带动阿里巴巴港股股价上涨,也使得与其生态深度绑定的A股上市公司光云科技股价大幅攀升。11月24日,光云科技以20%的涨幅强势涨停,次日继续上涨1.41%,股价创下年内新高。
作为国内首批电商SaaS服务商,光云科技的主营业务是为电商商家提供店铺运营、CRM短信、配套硬件等全链条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控股股东为杭州光云投资,实际控制人谭光华曾任职于阿里巴巴,这段经历为双方建立"生态共生型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光云科技的业务高度依赖阿里电商生态,同时通过技术赋能反哺平台商家,形成双向价值闭环。
在AI转型方面,光云科技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其核心产品快麦小智客服机器人通过接入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实现了智能化升级。通过调用阿里云API,该产品不仅提升了智能回复能力,更构建起与阿里平台的数据协同闭环,有效防止核心运营数据外流。这种深度绑定策略使光云科技在AI驱动的电商服务竞争中占据先机。
阿里最新推出的灵光AI产品则展现出更强大的工具创造能力。不同于传统聊天机器人,灵光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直接生成具备实用功能的应用程序。例如,当用户提出制作"菜名翻译器"的需求时,灵光可快速生成集翻译与语音播放功能于一体的工具。这种技术突破与光云科技服务的电商售后、CRM管理等场景高度契合,为双方进一步合作埋下伏笔。
财务数据显示,光云科技的转型成效正在显现。2024年"双11"期间,快麦小智累计服务消费者7700万人次,处理订单4.82亿单,AI机器人替代人工回复5.96亿次,挽回订单金额达138亿元。公司今年还通过并购山东逸淘拓展供应链管理业务,后者作为国内分销侧软件服务商,2024年营业收入实现翻倍增长,净利润达1663万元。这笔收购不仅完善了光云科技的业务布局,也为改善持续亏损的财务状况提供支撑。
尽管背靠阿里生态带来发展机遇,光云科技仍面临严峻挑战。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从最高近80元跌至目前的20元左右。电商行业流量红利消退、平台间竞争加剧,导致公司营收自2021年峰值5.1亿元后持续下滑,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高度依赖阿里生态的策略既是优势也是掣肘,其他电商平台的拓展缓慢限制了增长空间。
2025年三季报显示,光云科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至4.0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至1503万元。山东逸淘的并表效应开始显现,但高溢价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和现金流压力不容忽视。若阿里生态规则调整或流量分配发生变化,可能对公司业务稳定性造成冲击。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如何平衡生态依赖与独立发展,将成为光云科技面临的关键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