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中国能建《国之能脉》:从追赶到领跑 见证中国光热产业崛起之路

2025-11-23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中国能建近日推出的七集纪录片《国之能脉》第五集《炽光铺西域》,将镜头对准了中国光热产业的崛起之路。从技术追赶到全球领跑,这部纪录片以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中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突破。

2006年,中国首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热电站在八达岭开工建设。这座历经六年打磨的电站,不仅点亮了国内光热产业的第一盏明灯,更奠定了行业发展的技术基石。2016年,随着首批国家光热示范项目启动,中国能建在哈密淖毛湖的戈壁滩上,开启了光热产业化的新征程。这片被建设者戏称为"掉毛湖"的荒漠,见证了中国光热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跨越。

2019年,哈密淖毛湖50兆瓦项目进入调试关键期时遭遇疫情冲击。国外专家撤离、核心技术封锁的双重压力下,项目团队选择自主攻关。他们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开展实验测试,跑遍全国寻找替代配件,最终成功实现设备国产化。这段经历不仅让项目在2021年9月实现240小时连续稳定运行,更推动国内形成了完整的光热产业链标准体系。

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中国能建持续探索光热与光伏的融合发展。2024年,全球最大的1500兆瓦"光热储"一体化基地在哈密开工建设。项目团队攻克了储盐罐地基回填、极寒混凝土施工等难题,创新打桩技术使施工效率提升40%。从跟跑到领跑,这片戈壁滩上每天都在书写着中国能源转型的新篇章。

如今,中国光热技术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国产化率达到99%。从槽式到塔式,从线性菲涅尔到储热系统,各种技术路线在国内外遍地开花。在乌兹别克斯坦、摩洛哥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能建的光热解决方案正为当地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纪录片通过一线建设者的视角,展现了中国能源企业从技术引进到标准输出的华丽转身。

这部纪录片是中国能建"十四五"成果的集中展示。通过新疆水利枢纽、酒泉储能、松原氢能等七个典型项目,全景呈现了企业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实践。特别是电力规划设计75周年的专题内容,生动诠释了能源央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的责任担当。

七代航空传承人跨越八十余载坚守,携创新无人机续写蓝天荣光
炮火洗礼中,航空精神的接力棒自然交到了第二代传承人——刘训经长子刘翼手中。他将刘训经父子的航空故事与实操经验倾囊相授,带着刘宾在车间里熬夜调试、在空地上反复试飞,用"手把手教学、心贴心传承"的方式,让航空精…

2025-11-23

IEEE IARCE 2025在潼南举办 共探前沿技术 赋能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由重庆邮电大学主办,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设置主题演讲、平行会议、小组讨论等议程。 作为会议承办方,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深耕自动化和控制领域产学研用融合…

202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