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近日公布了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季度及半年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该季度阿里总收入达到2477.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若剔除高鑫零售和银泰已处置业务的影响,同口径收入增幅则提升至15%。经营利润方面,本季度录得53.65亿元,同比下降85%,主要受经调整EBITA(息税及摊销前利润)大幅减少78%至90.73亿元的影响。阿里解释称,利润下滑主要源于对即时零售、用户体验和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部分被中国电商业务双位数增长、云业务持续扩张以及运营效率提升所抵消。
净利润表现同样承压。第二财季,阿里净利润为206.12亿元,同比下降53%;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03.5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65.18亿元下降72%。半年度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阿里总收入为4954.47亿元,同比增长3%;净利润为629.94亿元,同比下降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0.9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14.38亿元下降68%;自由现金流则从2024年同期的净流入137.35亿元转为净流出218.40亿元,主要因即时零售投入和云基础设施支出增加所致。截至9月30日,阿里持有现金及其他流动投资5738.89亿元。
即时零售业务成为本季度亮点。阿里加速推进该战略,通过淘宝闪购平台扩大业务规模。自今年4月上线以来,闪购业务发展迅猛:截至8月,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周日均订单量8000万单;月度交易买家数达3亿,较4月增长200%;日均活跃骑手超200万,较4月增长3倍。截至2025年10月31日,约3500个天猫品牌已将线下门店接入即时零售网络。为争夺市场份额,阿里在竞争中投入大量资源,4月底推出“饿补超百亿”计划,7月宣布未来12个月内将直补消费者及商家共500亿元。尽管这些投入压缩了利润空间,但推动了业务快速增长和用户规模显著提升。
云业务表现同样强劲。第二财季,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为398.24亿元,总收入及不计并表业务的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和29%,主要受公共云业务驱动,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九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公司正处于战略投入期,重点构建AI技术和基础设施平台,以及生活服务与电商结合的大消费平台。他透露,本季度AI+云、大消费两大核心业务保持强劲增长,AI需求提升推动云收入加速扩张。
首席财务官徐宏补充称,阿里核心业务收入增长稳健,AI收入在云外部商业化收入中的占比提升,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他强调,公司正将利润和自由现金流投向未来布局,短期盈利能力预计将波动。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AI+云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本开支约1200亿元人民币。在9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全栈AI能力升级,涵盖从基础模型到高性能基础设施的完整链条,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智算集群、人工智能平台及模型训练推理服务。
尽管利润和现金流表现承压,市场对阿里战略投入反应积极。财报发布后,阿里美股盘前涨超4%,截至11月24日收盘,股价报160.73美元,涨幅5.1%,市值达3835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