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零售业普遍收缩大卖场规模、转向小店模式的背景下,东北沈阳却出现了一匹逆势而行的“黑马”——开心农场A会员店。这家以生鲜超市起家的区域品牌,不仅没有缩小门店面积,反而接连开出两家2万平米的大体量门店,第三家店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甚至计划将业务拓展至华东上海市场。
开心农场A会员店的第二家门店选址沈阳建筑大学附近,开业当天便引发消费热潮。停车场迅速饱和,许多顾客将车辆停放在外场后,乘坐摆渡车进入卖场。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反映,开业数日后店内依然人潮涌动。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与同行普遍缩减门店规模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也引发了行业对大卖场模式新可能的思考。
与传统大卖场不同,开心农场A会员店以“生鲜+现制现售”为核心,重构了门店空间布局。首层设置水吧、简餐小吃和海鲜区,既作为形象展示,也满足高频民生需求;二层主打蔬菜、肉类及熟食,形成“买菜-选熟食”的流畅动线;三层则聚焦现制现售,既保留东北传统早市的油炸糕、煎饼等特色小吃,又引入烘焙蛋糕、烤鸡等现代商品,打造出“体验式食品公园”的独特氛围。
这种模式背后,是开心农场深耕生鲜供应链十余年的积累。自2012年以“菜好、便宜”闻名沈阳以来,该品牌通过优化采购、分级和损耗管理,构建了稳定的生鲜供应链。A会员店通过向上游延伸,在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差异化竞争,将生鲜品质和现制体验作为核心卖点。例如,民生品价格贴近早市水平,而熟食区则凭借新鲜度、透明制作过程和舒适购物环境,吸引消费者为更高品质支付溢价。
开心农场A会员店的崛起并非孤立现象。近年来,河南鲜风生活、陕西成山农场等区域品牌纷纷涌现,它们未盲目复制“胖东来模式”,而是基于本地市场特性探索新路径。例如,比优特在东北通过性价比和标准化连锁路线开出超100家门店,而开心农场则代表另一种方向——以体验和烟火气构建本地生活目的地。这种差异化竞争,使商超业从价格战转向非标能力比拼,生鲜、熟食现制等体验环节成为线下卖场的核心优势。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陈立平指出,日本零售业的变革持续了10-20年,中国零售业正迎来类似机遇。盒马创始人侯毅也曾表示,类似的新势力商超可能在三至五年内成为行业主力军,甚至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上市。然而,行业观察者同时提醒,开心农场A会员店的模式仍面临挑战。其重人力、重加工的运营方式在沈阳可行,但拓展至上海等市场可能面临成本压力;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也需进一步验证。
尽管如此,开心农场A会员店的探索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商业创新无需拘泥于既有框架,本地化需求和体验经济可能孕育新的增长点。随着消费者对线下购物体验的要求提升,如何将传统市集的烟火气与现代零售效率结合,将成为区域商超突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