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一场聚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动中,《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指出,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企业正面临代际传承、治理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等多重考验,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转型已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法治化进程显著加快。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正式实施,以及《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的出台,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家族企业治理研究与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数据显示,我国5800多万户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比超过八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编撰的《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报告》(2025)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报告”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撰写,系统分析了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下篇“案例”收录了11家国内代表性家族企业的治理实践,并在附录中引入4家国外企业案例供对比参考。该委员会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出版6本专题报告,涵盖发展、社会责任、传承、年轻一代、生态演变及共同富裕等多个维度,此次发布的为第七本系列报告。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李兆前在致辞中强调,家族企业现代化转型直接关乎中国经济韧性。他指出:“家族企业不仅要应对内外部挑战,更要通过治理升级实现科学决策与有序传承,这既是时代使命,也是历史责任。”作为民营经济中坚力量,家族企业的治理水平直接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在实践分享环节,多位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经验提出观点。李锦记集团执行主席李惠森认为,治理能力是突破传承困境的关键:“传承不是简单复制上一代模式,而是培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福建匹克科技董事长许景南则提出,家族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创造社会价值,“精神传承比物质传承更重要”。华林特钢集团总经理陈华业作为二代接班人表示,继承父辈创业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指引。
新发布的报告聚焦治理模式转型路径,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结合的方式,为家族企业向结构合理、制衡有效、运行高效、合规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提供参考。报告旨在帮助企业平衡家族利益与企业发展目标,最终实现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