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从人工到智能:无人机巡检开启桥梁养护新时代,筑牢交通安全屏障

2025-11-22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在贵州罗甸的G212国道上,一架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正以每秒8米的速度掠过濛江大桥桥墩。其拍摄的4K高清影像实时传输至养护中心,仅用28分钟便完成了这座服役12年桥梁的全面巡检。而在过去,这项任务需要三名养护工人耗时一整天才能完成。这一场景标志着我国桥梁养护领域正经历一场由无人机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

传统桥梁巡检长期依赖"脚手架+望远镜"的作业模式,在复杂结构和高危环境中暴露出显著弊端。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例,这座全长36公里的跨海工程,传统检测需封闭应急车道,动用3台专业检测车,20名工人连续作业72小时才能完成主桥巡检。期间因车道封闭引发的交通拥堵,日均造成经济损失超过200万元。更严峻的是安全风险——湖北通武高速桥隧比达53%,养护人员在50米高墩柱上进行毫米级裂缝测量时,需在强风环境中作业,2024年该路段已发生3起高空坠落险情。

无人机技术的突破为行业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体系,复合型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红外热成像仪和多光谱相机,可实现0.1毫米级精度检测。在杭瑞高速鄱阳湖二桥的测试中,配备智能算法的无人机单日处理1.2万张图像,缺陷检出率达89%,较人工分析效率提升百倍。宁波杭州湾大桥引入的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无人机采集数据构建三维模型,能够预测结构劣化趋势,将养护模式从被动维修转变为主动预防。

效率与安全的双重提升正在重塑行业生态。数据显示,无人机巡检较传统人工排查提速15倍,其"1小时响应、全域覆盖"的能力推动桥梁养护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在贵州濛江大桥的案例中,无人机不仅完成常规检测,还通过热成像技术发现一处隐蔽的支座脱空隐患,及时避免了可能的结构安全事故。

这项技术已形成"东部引领、西部追赶、全国联动"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国21个省级行政区开展无人机桥梁巡检试点,累计巡检里程突破50万公里,发现并处置重大隐患1200余处。在广东港珠澳大桥,无人机编队实现24小时自动巡航;在四川雅西高速,无人机在冰雪天气中完成悬崖段检测;在新疆果子沟大桥,抗风型无人机突破8级大风作业限制。这些实践表明,智能装备正在构建起覆盖预防、监测、处置的全链条安全体系。

南京大学陈延峰院士:深耕材料物理 声学超材料领域成果斐然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延峰,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5年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 陈延峰教授长期从事材料物理与声学超材料的研究,在物理基础…

2025-11-22

财通资管消费升级一年持有期混合C净值下滑 近一年收益及持仓情况一览
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19.62%,今年以来收益11.41%,近一月收益-6.85%,近一年收益14.89%,近三年收益-4.42%。于洋自2021年4月19日管理(或拟管理)该基金,任职期内收益-18.4%;…

202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