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国产AI芯片软件生态:从可用到卓越的跨越路径与未来展望

2025-11-22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产AI芯片产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国产AI芯片软件生态白皮书》显示,国内AI芯片市场已形成多厂商、多技术路线并存的竞争格局。与过去单纯追求硬件算力不同,当前用户更加关注软件生态的成熟度、兼容性以及易用性,这些因素正成为决定芯片价值释放和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要素。

报告指出,国产AI芯片软件生态体系由四层架构组成,各层功能定位清晰。基础支撑层作为"翻译与调度中枢",负责将硬件算力进行抽象化处理并实现资源调度;核心工具层充当"性能优化引擎",包含编译器、算子库、通信库等关键优化工具;框架适配层通过"国际主流框架+国产插件"和"国产自研框架+多硬件适配"双路径,有效降低开发者迁移成本;管理监控层则提供系统运行的监控与调度保障。这种分层架构设计为国产AI芯片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目前国产AI芯片主要分为三大类型:以华为昇腾、寒武纪为代表的专用加速芯片,专注于特定计算场景优化;以海光DCU为代表的通用计算型芯片,兼顾多种计算需求;以及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等企业研发的图形计算型芯片。不同厂商在生态建设上各有侧重:华为昇腾着力构建全栈自主生态体系;摩尔线程通过兼容CUDA生态降低用户迁移门槛;寒武纪在推理场景优化方面形成独特优势;海光DCU则重点适配"HPC+AI"融合负载场景。这种差异化发展路径既满足了不同用户需求,也促进了技术生态的多元化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国产AI芯片软件生态已从"基础可用"阶段迈入"特定场景可用"的新阶段,形成"全栈生态"与"兼容生态"两条主流发展路径。行业协同与标准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关键领域已建立统一技术标准。但与国际主流生态相比,国产体系在工具链完备性、生态成熟度以及开发者规模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报告建议,未来应坚持"标准化、开源化、协同化"的发展原则,通过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推动国产AI芯片软件生态向更高水平迈进,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