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从实验室到千家万户:中国透明发电玻璃如何点亮绿色能源新未来?

2025-11-26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当阳光穿透玻璃幕墙,不仅照亮了室内空间,更悄然转化为清洁电能——这项曾被视为科幻的设想,如今正在中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变为现实。在第二十五届高交会上,一款由中山大学团队研发的透明发电玻璃引发关注,其通过选择性吸收不可见光波段能量,实现了玻璃材料从被动隔绝到主动产能的颠覆性突破。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创新应用。研发团队通过精密调控材料分子结构,使其仅对紫外线和红外线产生吸收响应,而对可见光完全透射。这种"智能择光"机制,既保证了建筑采光需求,又实现了能源的高效转化。据四川猛犸半导体披露,其量产产品已达到8%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弱光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输出。

突破性成果的背后,是精密制造装备的协同创新。震环机床为发电玻璃基板研发的超精密加工系统,将光学级平整度误差控制在纳米级,同时确保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达到半导体级标准。这种制造工艺的突破,使得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单条生产线年产能可达百兆瓦级别。

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应用测试中,这项技术展现出显著优势。传统光伏方案需占用近万平方米屋顶空间,而发电玻璃幕墙仅需6500平方米即可实现更高发电量。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经济性:在电价较高的东部地区,单块玻璃30年生命周期内可发电1500-4500度,按现行电价计算,投资回报周期较传统光伏缩短近40%。

汽车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样引人注目。哈尔滨冬季实测数据显示,配备1.5平方米发电玻璃的车顶,日均发电0.8度,可支持空调运行2小时。在零下30℃极端环境下,该技术仍能保持稳定供电,有效缓解电动车续航焦虑。测试表明,10平方米发电玻璃日发电量可达10度,满足70公里城市通勤需求。

农业领域的应用拓展则开创了新模式。河南开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发电玻璃大棚在保障作物生长光照的同时,年发电量超过12万度,实现了"种电双收"。这种一棚多用的设计,为农村能源革命提供了新思路。

制造环节的突破同样值得关注。凯盛玻璃通过工艺优化,将产品良率提升至97%以上;潘锦功团队研发的卷对卷生产工艺,实现每分钟1.92平方米的连续生产,单片尺寸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2.67倍。这些进展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已形成完整创新链条。

环保效益测算显示,成都生产基地年产100兆瓦发电玻璃,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随着"双碳"目标推进,该技术将在公共建筑光伏改造中发挥关键作用。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建公共建筑光伏覆盖率将达50%,发电玻璃有望成为主力解决方案。

这项突破不仅体现在技术指标上,更折射出中国创新生态的进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从材料研发到装备制造,超过2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了协同创新网络。震环机床等装备企业的深度参与,证明中国在精密制造领域已具备全球竞争力。这种系统化创新能力,正在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

在全球化遭遇挑战的当下,中国科技界展现出开放包容的姿态。透明发电玻璃的研发过程中,既坚持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也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这种既独立自主又开放协作的模式,为破解技术封锁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东方智慧。

HUAWEI Mate 80系列登场:创新科技融合,开启高端旗舰全新探索篇章
HUAWEI Mate80系列从屏幕透亮度的突破,到通信技术的跃升,再到影像能力的革新;从高端时尚的美学表达,到智慧AI的体验升级,以创新科技诠释探索初心,持续引领行业跨越发展。↑HUAWEI Mate…

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