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iPhone数据转移放进电饭煲能提速?苹果客服:纯属巧合没必要尝试

2025-10-29来源:快讯编辑:瑞雪

演员陈伟霆近日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则趣事:他晒出用iPhone 17 Pro手机壳套在iPhone 16 Pro上的照片,并解释因新机数据迁移耗时较长,才暂时使用旧壳。这一举动引发网友热议,有人戏称“数据转移需要仪式感”,更有博主提出“电饭煲加速法”——将两部手机放入电饭煲内胆中,利用金属屏蔽外界信号干扰的特性,让WiFi信号通过圆弧内壁反射集中,从而提升传输效率。

该“偏方”迅速在网络传播,部分用户实测后声称效果显著。有技术博主分析称,电饭煲内胆的金属材质确实能屏蔽路由器、蓝牙设备等外部信号,减少传输过程中的干扰。然而,苹果官方客服对此回应称,iPhone设备间的数据迁移通过虚拟热点直连完成,属于点对点传输,不依赖外部WiFi或蓝牙网络,因此屏蔽外界信号并无实际作用。客服进一步解释,若用户感觉传输速度提升,可能是因手机处于静止状态,避免了人为操作中断进程。

针对高效迁移数据的需求,科技媒体建议用户优先选择有线连接方式。以iPhone 16 Pro系列为例,其配备的Type-C接口支持USB 3协议,通过数据线直连两台设备可实现高速传输。操作时需确保设备电量充足,并连接至同一稳定网络。对于大容量相册或微信聊天记录等跨平台数据,可选用兼容iOS与安卓系统的第三方工具,但需注意授权权限及应用安全性,防止隐私泄露。

相比苹果的传输方式,安卓阵营在设备迁移领域已形成成熟方案。华为、小米、OPPO等品牌均推出官方换机工具,支持同品牌设备“一键克隆”;跨品牌用户则可通过互传联盟实现文件、视频等资料的无损转移。目前,小米、vivo、iQOO等品牌已打通技术壁垒,用户仅需下载对应应用即可完成跨系统数据迁移。

专家提醒,数据迁移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未经验证的“偏方”,选择官方推荐或质量可靠的数据线,确保设备持续供电且传输环境稳定,即可高效完成新旧设备过渡。对于第三方应用,需仔细核查权限申请范围,谨慎授予通讯录、相册等敏感信息访问权,以保障个人数据安全。

新手独居想办WiFi?超详细分步指南助你轻松搞定!
一般光猫会由运营商提供,路由器需要自行准备,根据自己办理的宽带套餐,选择合适的路由器,如果家里宽带是100Mbps左右的,选CF-WR613NV1 这类300Mbps路由器就能满足需求; 宽带师傅上门安…

2025-10-29

企业“上云”前奏:以网络为基,筑牢云端业务稳健发展根基
将应用迁移到云端,本质上是将企业的运营核心从本地机房延伸至分布全球的云数据中心。这意味着,你的网络不再仅仅是内部办公系统访问的承载平台,它已成为连接企业与云服务的“数字血脉”。 一个稳健、智能、可视的网络,…

2025-10-29

2025年AI大数据获客新路径:精准匹配与区域化运营双轮驱动
面对高度分散且决策周期长的用户群体,德益云部署了定制化的AI大数据获客系统,整合公开渠道的行为数据与客户端交互记录,构建起细粒度的兴趣标签体系。理想的AI大数据获客工具不仅能够输出效果提升,更能提供归因分析与…

2025-10-29

英伟达10亿美元入股诺基亚 携手加速5G向6G过渡 双方股价齐创新高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今天我们宣布与诺基亚建立了合作关系,诺基亚是世界第二大电信制造商,这是一个价值3万亿美元的产业。”我们将用6G和AI来升级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基站。 为接受英伟达投资,诺基亚董事会已…

2025-10-29

中光电信“IDC信息平台”上线,引领数据中心迈入智能平台化服务新时代
资源调配不灵活、运维成本高企、安全合规压力大、多服务商协同困难等问题,如同一个个“资源孤岛”,严重制约着企业数字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其技术负责人评价道:“中光电信的平台为我们业务的敏捷创新提供了类似‘水电煤’的…

2025-10-29

华为Mate70 Air海报亮相:圆形镜头配轻薄机身,11月预售主打性价比
【太平洋科技】10 月 29 日消息,华为 Mate 70 Air 海报曝光,有微博用户“RuryRen”昨日晒出两张图片,爆料了华为Mate 70 Air 的背部设计,从海报中不难看出该机采用圆形镜头…

2025-10-29

云端协作新体验:支持云存储的CAD软件,开启设计高效新时代
如果你追求极致的实时协同和跨平台灵活性,Onshape无疑是首选;如果你需要一个从设计到制造的完整云端解决方案,Fusion 360更胜一筹;而如果你身处国内制造业环境,希望软件能完美符合国标并享受本土化的服…

2025-10-29

潘建伟揭秘:中国缘何在下一代“秒”定义中力求主导地位
2025年10月23日晚,在某高校举行的一场量子力学科普讲座上,潘院士简要介绍了量子力学基本原理、我国量子科技科研工作现状、成果与挑战。 光钟本身已经达到人类目前对于精准、稳定时间/频率的极高需求,但是,这…

202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