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手机电池容量新巅峰?7000mAh时代大幕已拉开

2024-12-05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近年来,智能手机行业在电池容量上的竞争愈发激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款厚度仅为8.5毫米、屏幕尺寸达到6.78英寸的手机,如今竟能搭载高达7000mAh的电池。这一突破性的设计源自真我品牌与宁德新能源的联合首发——7000mAh泰坦电池。

这一数字刷新了许多人对手机电池容量的认知,即便是目前最新的两款小尺寸平板电脑,如iPad mini 7和联想拯救者Y700,其电池容量也未能达到7000mAh。可以说,手机的电池容量已经超越了平板电脑的水平。

真我Neo7所搭载的7000mAh泰坦电池,得益于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技术的应用。今年以来,采用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多,从中端机型逐渐普及到旗舰机型。例如,真我家的“老大哥”真我GT 7 Pro,同样配备了一块6500mAh的泰坦电池。然而,在这场手机电池“军备竞赛”中,真我并不孤单:

一加13配备了6000mAh的冰川电池,iQOO 13搭载了6150mAh的蓝海电池,vivo X200系列的三款机型则分别配备了5800mAh、6000mAh和5700mAh的蓝海电池,小米15和15 Pro则分别配备了5400mAh和6100mAh的金沙江电池,REDMI K80和K80 Pro则分别搭载了6550mAh和6000mAh的金沙江电池。

整个手机行业的旗舰机型电池容量都在大幅提升,甚至突破了过去的极限值。例如,小米15在6.3英寸的屏幕上配备了5400mAh的电池,比前代增加了790mAh;同样屏幕尺寸的vivo X200 Pro mini,更是塞下了一块5700mAh的大电池。

电池技术的升级,尤其是硅碳负极电池的崛起,成为大电池在手机圈盛行的技术基石。传统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大多采用石墨,其理论比容量已接近上限。而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约为石墨的10倍以上,为智能手机电池提供了容量翻倍的可能性。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率高达300%,导致电池结构不稳定和寿命缩短。为此,研究人员通过纳米化处理、碳包覆以及硅氧化物复合等方法,形成了更加稳定的硅碳负极材料。

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提高硅含量成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关键。真我GT 7 Pro搭载的6500mAh泰坦电池,采用新一代硅碳负极技术,将硅含量提升到10%,能量密度相比普通石墨提升7%。而小米14 Ultra在今年年初采用的最新一代硅碳负极,最高硅含量才刚刚突破到6%。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是推动手机电池容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手机屏幕分辨率的提高、5G和高刷技术的普及,智能手机的能耗居高不下。频繁的低电量提醒和对充电器的依赖,使得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大电池容量的机型。同时,随着端侧AI技术的发展,未来对手机续航能力的要求还将进一步提高。

厂商们显然捕捉到了这些变化,并迅速调整了产品策略。真我、一加、小米等品牌纷纷在新品中加入超大容量电池的宣传点,并以此作为与友商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尽管硅碳负极电池在快充性能上存在一定劣势,但用户更在意续航表现,而非充电速度。因此,大电池优先几乎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尽管电池容量提升受到物理空间和重量的制约,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可以期待旗舰机型全面普及最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将主流水准提升到7000mAh甚至更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手机电池会无限制地“卷”下去,超大容量电池的边际收益或许会递减。但无论如何,硅碳负极电池为智能手机行业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既能保持技术领先,又能敏锐捕捉用户需求变化的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