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EEE Access》期刊上发表了一项令人警醒的研究,揭示了下一代DNA测序技术(NGS)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NGS技术,以其高效快速和低成本的特性,在DNA和RNA测序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为药物研发、法医学以及农业等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
然而,这项技术的实施过程涉及样本准备、测序和数据分析等多个复杂环节,高度依赖于高端仪器、软件和互联系统。正是这些环节,为潜在的网络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研究指出,攻击者可能通过“目标性重新识别攻击”等手段,构建基因档案,甚至进行不道德的研究,这些威胁远超普通的数据泄露,对个人隐私、科研成果乃至国家安全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朴茨茅斯大学计算机学院的Nasreen Anjum博士,作为研究的主要作者,强调了采取先进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她表示,这项研究犹如一声警钟,提醒我们保护基因组数据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密问题,更需要提前预防那些尚未出现的攻击。Anjum博士呼吁,我们需要彻底改变对精准医疗安全问题的思维方式。
研究还揭示了其他多种潜在威胁,包括通过合成DNA编码的恶意软件、利用AI技术篡改基因组数据,以及从基因信息中识别个体的技术。这些技术的滥用,将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
微生物学家Mahreen-Ul-Hassan博士作为研究的另一位作者,也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深切关注。她指出,基因组数据是人类最私密的数据之一,一旦泄露,其后果将远超普通的数据泄露事件。
这项研究由多所机构的专家共同完成,包括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格洛斯特郡大学、纳尔詹大学和贝娜齐尔・布托女子大学。研究团队呼吁立即采取措施,提升基因组学的网络安全水平。他们建议开发安全的测序方法、加密数据存储,并利用AI工具来检测异常活动。
Anjum博士进一步指出,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和安全领域的专家往往各自为政,但现在必须紧密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她警告说,如果缺乏协调行动,基因组数据可能会被用于监控、歧视甚至生物恐怖主义。目前,全球生物安全的保护措施仍然零散,存在重大漏洞,需要尽快加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