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股AI助手网页版的风潮悄然兴起,不仅科技巨头纷纷涉足,就连手机厂商和汽车制造商也加入了这一行列。这一趋势的兴起,让人不禁好奇,为何这些企业要在看似已成红海的市场中“不务正业”,推出自己的AI助手网页版。
以OPPO为例,其悄然上线的小布助手网页版(https://xiaobu.coloros.com),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该网页版设计简洁,侧边是对话列表,主体是AI对话界面,支持基于DeepSeek-R1的智能深度思考。用户可以使用OPPO账号直接登录,体验与手机端相似。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疑问,既然内核都是DeepSeek,用户为何还要选择小布助手网页版,而不是直接使用DeepSeek官方或腾讯元宝提供的服务?
事实上,这样的疑问并非个例。华为、理想汽车等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AI助手网页版。华为的小艺助手网页版(https://xiaoyi.huawei.com/chat/)在上线之初,设计和功能同样简单,但经过不断更新,已逐渐丰富和完善。理想同学的网页版则保持了简洁的风格,同时提供了DeepSeek-R1深度思考的能力。
然而,这些AI助手网页版在功能完整度上,显然还无法与DeepSeek官方、豆包、Kimi等专业模型服务相提并论。那么,它们存在的意义何在?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些AI助手网页版或许并非最佳选择。但在手机厂商和汽车制造商的眼中,它们却是连接用户、延展产品体验路径、增强品牌粘性的重要工具。以华为为例,小艺助手早已成为其用户日常交互的重要组成,从手机到智慧屏、再到车机,无处不在。网页版的上线,更像是对多端场景的最后一块拼图,让用户可以在电脑上继续与小艺保持连贯交互。
OPPO的小布助手和理想汽车的理想同学也是同样的逻辑。它们并非为了争夺ChatGPT或DeepSeek的泛用户市场,而是为了绑定原有用户,将AI助手从手机或车载智能中控延伸到PC端,提供一致的产品体验。
这种布局对于厂商来说,既合理又不难实现,甚至显得有些先进。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用户真的愿意使用这些网页版吗?当DeepSeek官方、腾讯元宝、豆包等已经拥有更强模型能力和更成熟交互体验时,这些厂商自建的AI助手网页版能否成为用户愿意主动打开的标签页?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来看,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明确。但不可否认的是,AI助手网页版的出现,标志着手机厂商和汽车制造商不再满足于控制App,而是要在更上游的浏览器层、操作系统层争夺用户的主动交互空间。这既是一场关于入口的战役,也是一场关于用户粘性和品牌忠诚度的较量。
在这场较量中,谁将成为最终的赢家?或许,这取决于谁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而AI助手网页版,只是这场较量中的一个缩影,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