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宠物坐高铁,侯毅下厨房

2025-04-09来源:新零售财经编辑:瑞雪

这种移植甚至催生出"代偿经济学"。零售行业专家Jack告诉笔者,虽然因为生育下降,母婴行业暴击,但并不意味着抚育家庭成员的需求消失。少生一个娃,很多家庭会多三个毛孩子需求,即双方父母+小两口。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就是把宠物真正当成家人来看待,目前也是这个发展趋势。

侯毅选择上海作为试验田,实为精准卡位。

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两年负值,但每万户家庭宠物拥有量超全国平均;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8.84万元,消费势能支撑高客单价,宠物鲜食渗透率远超其他城市;根据《2024-2030年中国宠物店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中国宠物店数量预计2027年达34.23万家。上海作为宠物经济高地,其宠物店密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衍生出"宠物+咖啡""宠物+零售"复合业态,场景密度优势下,部分商圈甚至出现"宠物店包围母婴店"。

这种"低生育-高宠养"的负相关,正在全球都市圈蔓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引援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24年底,中国城市宠物数量大概已经超过4岁以下人类婴幼儿的数量,到2030年,可能会是婴幼儿人数的2倍——当一线城市单身率不断向上突破,宠物经济实质是都市孤独症的商业解药。

不过,这种迁移存在天然阈值:三四线城市生育成本较低,宠物消费仍集中于食品刚需,鲜食渗透率不足,区域差异明显;如伦理争议,部分社区抵制"宠物友好"商业体,折射人宠资源争夺矛盾。

但正如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母婴行业催生了月嫂、早教等千亿级市场,宠物经济正在孵化"宠物行为矫正师""宠物营养师"等新兴职业。当95后开始为猫主子购买"宠物养老保险",当AI项圈能实时监测犬类情绪波动,这场"代偿消费"早已超越简单的商品交易,演变为都市文明的新型关系契约。

或许正如社会学者项飙所言,当亲密关系变得过于昂贵时,宠物便成了现代社会最后的“确定性”。

当铁轨开始丈量毛孩子的旅途安全,冰冷的钢铁动脉里也流淌出文明的温度——宠物不仅是旅途中的特殊"家人",更是现代人重构"家"的维度时,不可或缺的情感坐标系。在这个意义上,上海街头越来越多的宠物店招牌,或许不是消费升级的注脚,而是一代人的情感体检报告:当我们在货架前认真比对狗粮营养比时,大概也在潜意识里完成了一场小型自救——用毛茸茸的、不会说话的生命,接住那些无处安放的,关于爱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