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辽宁大连发生一起母女相继感染“鹦鹉热”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据悉,这对母女先后出现高热、肺炎等症状,母亲一度因呼吸衰竭进入ICU。经调查,病因与家中饲养的鹦鹉有关。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家中鹦鹉曾有一只死亡,且未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鹦鹉可携带,其他多种鸟类和禽类也可成为传染源。该病症状多样,易误诊,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感染“鹦鹉热”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吸入被污染的空气即可致病。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也可感染。该病症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不常见,但严重患者咳嗽时可能形成气溶胶,造成周围人员感染。
预防“鹦鹉热”,需从源头做起。鸟类爱好者应购买有健康证的宠物鸟,并隔离观察新鸟。同时,经常消毒清理鸟笼,逗鸟时间不宜过长,且鸟笼应悬挂于室外通风处。若接触活禽或鸟类后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相关接触史。
此前,浙江丽水和广东中山等地也曾报告过“鹦鹉热”病例。这些病例提醒我们,饲养宠物鸟或接触活禽时需谨慎,以防感染“鹦鹉热”。
总之,“鹦鹉热”作为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需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只有加强预防意识,才能有效避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