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叶嘉莹女儿透露母亲的最后时刻:没有因为病感到痛苦,走得很平静

2024-12-01来源:封面新闻编辑:瑞雪

记者 张杰 雷蕴含 天津摄影报道

11月30日下午,叶嘉莹先生追思会在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省身楼举办。她生前所带的硕士、博士生等多位弟子,作品出版方相关负责人到场,分享他们各自所接触到的叶嘉莹先生生前珍贵细节,以及各自所受到的深刻影响,对其表达深深的感念、感怀。

叶嘉莹的女儿赵言慧女士作为家属代表出席并发言。她特别感谢南开大学以及其弟子、学生和医护人员对妈妈的照顾和帮助,并透露叶嘉莹先生最后的时光,中间几度落泪,在场人士听来无不动容。

叶嘉莹先生追思会

叶嘉莹女儿致谢:

感谢南开大学和弟子们的跟随和照顾

“我的母亲经历了大约1年10个月住院的日子后,平安的离开了,进入了一个完全光明美好的世界。”在发言中,赵言慧首先感谢南开大学,“为我母亲安排了非常好的晚年生活,也感谢母亲学生们多年来的跟随和照顾。”她说,母亲的学生“都不仅仅是学生而已,你们不光在工作上给她很大的帮助,生活当中她的需要,也常常都是你们在做,谢谢你们。”

赵言慧感谢了给母亲精心照料、医治的医护人员,尤其提到照顾母亲生活的王家姐妹,“从大姐大约10年前开始照顾我妈妈,后来有二姐(接力),你们差不多10年都在我妈的身边,每天都在里面做最辛苦最不容易的工作。每一天保证我母亲的生活起居,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你们对我的母亲非常细心体贴,充满耐心和爱心,而不仅仅是每天完成工作而已,她们具有比知识学问更重要、更珍贵的品德。谢谢你们对我妈妈无尽的耐心和爱心。”

叶嘉莹女儿赵言慧

赵言慧透露,母亲曾经跟她说过,希望她走的时候,最好在自己身边。“上周日她离开时,恰好我回来了,就在她身边。而且特别感恩的还有,除了打针、抽血这些,让她觉得不舒服之外,母亲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因为她的病感到痛苦。一点的止痛药都没有用过。她的呼吸是很稳的,脸色也是很好的。上星期天的下午,她非常平静地就离开了。我想,我们所有的人,心里头都可以从这个消息得到安慰。”

赵言慧说,“你们了解我母亲的成就和贡献,比我知道得多。我不是学文学的。其实,她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不是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跟她的关系也有所不同,有的是学生,有的是同事,有的是家属。我们跟她相识的日子长短也都不一样,有的人认识得久,有的人认识没那么久。但大家都可以从心里为她的生命喝彩,可以为她曾经与我们在一起的生命感恩。然后大家带着她在我们心中的回忆继续生活。从今以后,我们要珍惜我们身边的人,珍惜我们的家庭,珍惜我们的时间,珍惜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未来活出不同但是都精彩、有意义的人生。”

缪钺之孙缪元朗分享:

曾为叶嘉莹先生抄写书稿获益良多

除了叶先生女儿,她的多位弟子、亲友也分别做了感人的发言。其中包括拍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导演陈传兴,曾与叶先生有过学术合作的文史大家缪钺之孙、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缪元朗,叶先生作品出版方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叶先生的“关门弟子”、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张元昕等等。

缪钺与叶嘉莹相识于成都杜甫草堂,后来相互引为知己。1981年4月下旬,在成都杜甫草堂召开的“杜甫研究学会第一届年会”上,叶嘉莹先生结识了神交已久的缪钺先生,当时缪先生是杜甫研究学会的会长。二人交谈甚契,由此开始了十余年的诗词赠答,续写一段文人佳话。

缪元朗说,1981年缪钺先生认识叶先生的时候,他也就认识了叶先生,“那个时候缪先生的视力已经不好了,他外出都是有我随行。缪先生和叶先生后来开展了学术上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间,我有幸就参与了两位先生合作的全部过程。包括叶先生到成都之后的接待工作,还包括我为叶先生要发表在学报的文章进行手稿抄写。因为当时排版需要印刷厂的师傅用铅字的字钉,但他们对叶先生的繁体书法不太适应。交稿之前,都由我来把她的稿件抄写成简体文本。等到正式出版的时候,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来出版,要出版繁体字,所以我参与把她的文稿再抄成繁体字的文本工作。因为有抄写文稿这样的一个机会,我认真地读了叶先生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间,我对叶先生的学问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听了叶先生在川大讲的课,慢慢地我觉得自己也成为了叶先生的后学,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