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警惕算法编织“信息茧房”

2024-11-26来源:封面新闻编辑:瑞雪

时下,许多人都有这种体验:打开某新闻或短视频App,上翻下滑间,倏忽就几个钟头。因为App所推送的,都是你感兴趣的内容,甚至“越用越懂你”,让你拿得起放不下。

这背后正是算法在起作用。算法,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深度嵌入我们的生活。它收集用户的信息偏好、社交关系以及数据标签,通过协同过滤等方式,为我们私人定制了一个个信息系统。这是一片“新大陆”,毗邻着丰富多元的信息海洋,但也是一个“温柔乡”,可能让人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搁浅在信息的孤岛之上。

遗憾的是,不透明的算法,正在将世界分割成一个个“信息茧房”。它们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争夺用户的时间。于是,同质化的内容扑面而来,用户爱看什么,就精准“投喂”什么。一些游戏类内容“专供”青少年,养生类谣言变成了“老年人收割机”,几分钟一集的微短剧“爽到上头”,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跳跃,却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无聊、空虚和无意义感。

“信息茧房”也筑起了封闭的牢笼。在这个笼子里,人们只收到自己喜欢的观点,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不再接受异质化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单一的信息流,就如同温水煮青蛙,让人变成认知框架里的囚徒,不仅限制了个人视野,降低了独立思考和自我纠偏的能力,也在不同群体、代际间竖起了高墙,失去了探索未知、创造不同可能性的机会。

在社会层面,如果我们都待在舒适的“小圈子”,而不走入真实的世界、倾听多元的声音,那么彼此的理解和沟通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在一些人的“信息茧房”里,总是上演着“英雄所见略同”的默契,让人不停地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也卸下了他们的同理心、判断力,变得更加极端化、情绪化。如今,在一些热点事件中,不少人习惯躲在键盘后面,一句不拢就脸红,一言不合就开撕,也与“信息茧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只有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让丰富多元的信息自由涌动,让不同的声音观点得到充分表达,才能在争议中寻求共识,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但许多算法应用的出发点,并非是为公共讨论添砖加瓦,而是极尽可能地讨好用户、争夺用户,让用户为自己创造价值。因此,它们并不是价值的引领者,而是人性的迎合者,如果不加以引导和治理,只会让公共空间变得更加脱离语境、肤浅、碎片化。

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第一点就直击“信息茧房”、诱导沉迷问题。其中提出,构建“信息茧房”防范机制,提升推送内容多样性丰富性。包括严禁推送高度同质化内容诱导用户沉迷,不得强制要求用户选择兴趣标签,不得将违法和不良信息记入用户标签并据以推送信息,不得超范围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用于内容推送,并规范设置“不感兴趣”等负反馈功能。这些措施从源头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平台责任,或能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乱象。

英文里有个词组叫“Kill time”,直译是“杀死时间”,意味着人可以规划时间、驾驭时间;但在算法语境下,这更多变成了消磨时间、打发时间。当许多人沉溺于自己的“信息茧房”里,也意味着人反而被工具规训和奴役了,这本身不就是一种魔幻现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