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央视缘何聚焦北川苔子茶?多物种共生成其独特亮点

2024-11-22来源:封面新闻编辑:瑞雪

记者 周洪攀 王祥龙

11月20日晚,央视综合频道推出《农耕探文明》系列之《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深入讲述了北川地区独特的农业实践。在北川,当地居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巧妙地种茶、制茶,同时间种庄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复合式农业模式,展现了人和社会和谐共处的农耕智慧。

11月21日,北川非遗协会会长牛义贵向记者透露,北川苔子茶的复合栽培系统是古时先民的智慧。这种系统通过林茶间作,实现了多物种共生,形成了林在茶中、茶在林中的独特景观,成就了北川苔子茶种植的独有模式。

采摘茶叶

采摘茶叶

高山生态茶园

苔子茶多物种共生

无法复制的复合式农业

牛义贵是北川非遗协会会长,同时也是一家茶叶公司负责人,对于北川苔子茶的生长环境以及如何栽培如数家珍。

“北川苔子茶古茶树属灌木及小乔木型中叶种,以古茶树群生方式在高山峡谷之间生长,成就了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独特茶资源。”牛义贵说。

“北川的山高,适合古羌茶的生长。”牛义贵说,北川的古茶树生长于海拔1000~1800米以上的高山密林。在人工种植过程中,当地人模拟古树自然生长模式,在每一排茶树之间,套种上其它农作物,这样就实现了多物种共生。“不但能阻止野草生长,还能起到遮阳的功效。”

当地茶农利用苔子茶古茶树行距大的空间特点以及茶树秋季采割、冬季休眠产生的时间差,在苔子茶树行间,茶树树冠以外的空行起厢,采用双行或多行方式复合种植马铃薯、玉米、大豆、蔬菜等。“既不浪费土地,茶农也可以多一笔收入。”牛义贵说。

“北川苔子茶栽培模式,在很早以前就有。”牛义贵说,先民们在发现古羌茶的价值后,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由于北川到处都是大山,先民们在种植茶树过程中,利用好有限资源,在茶树中间种上了庄稼。“在茶树之间进行套种,就形成了独特的复合式农业。”

多物种共生,可以相互影响。“茶叶的品质更好,香型更浓,还有其他作物的韵味在里面。”牛义贵说,成片的茶园,只能是茶与茶之间进行影响。而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则可利用茶与果、茶与树、茶与花之间进行影响,形成不一样的口味。

茶叶不需要在太阳下暴晒,从高大乔木折射下来的阳光,可以改善茶叶的品质。“有高大乔木遮蔽阳光,可以调节茶园的温度。”牛义贵说,在低温情况下,有利于茶氨酸的产生,这样能让所泡出的茶水鲜味可口。而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茶叶就会分泌茶多酚,“这也是夏天的时候,采摘制出的茶叶会有一股苦涩味。”

不只复合种植技术

还包括传承古羌茶技艺传承

北川的地质、地貌和气候生态系统,适合北川苔子茶的生长。所创造出的复合种植技术、羌族手工茶制作技艺以及禹羌传统文化和习俗等,共同构成了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2023年,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列入“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从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看,除苔子茶栽培外,还包括了古羌茶制作技艺及古羌茶的冲泡技艺。“我们古羌茶的制作技艺,从采茶到制作共要经过12道工序。”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羌茶手工制作传承人吴红说,在手工制茶过程中,茶叶采摘回来后,需要300度的高温进行杀青。“炒茶人用手在滚烫的锅里,不停地将茶叶进行翻炒。”

据吴红介绍,这些年,作为羌茶手工制作传承人的她,先后带了上千名的徒弟,但有很多无法忍受徒手炒茶,没能坚持下去。“到目前,仅有5人拿到了手工制茶证书。”吴红无奈地说。

为了把苔子茶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北川依托川农大、省茶研所等茶叶专家团队加强“北川苔子茶”选育、种植、加工、包装等质量体系建设,推动苔子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并通过开展技能人才茶艺师专题培训、茶叶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各类技术培训450余人次,建立技能培训基地2个、非遗工坊3个,培育制茶、评茶与茶艺等高技能人才56人。

目前,北川苔子茶已成为北川农业支柱性产业,现有茶叶面积9.5万余亩,开发有绿茶(茉莉花茶)、红茶、黑茶及白茶四大类60余个茶叶产品,茶叶产量1700余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7.5余亿元。

据悉,北川还将“茶”与文化旅游业相融合,打造出《北川亲子研学精品茶旅路线》,通过游客品茶、研学等活动,全方位让全国各地游客实地感受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全年吸引10万余名游客参与采摘、制茶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