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博物馆纷纷推出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其中毛绒玩具尤为引人注目。在苏州博物馆,一只名为“蟹黄黄”的毛绒大闸蟹成为热销商品,其独特的销售方式更是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店员们扮演成卖蟹的小贩,用网兜控水、称重,为顾客提供沉浸式的购物体验。
这种情景式的销售方式并非苏州博物馆独有。在甘肃省博物馆,一款名为“天水麻辣烫”的毛绒玩偶同样受到追捧。销售人员扮演麻辣烫摊主,让顾客挑选菜品、选择辣度,营造出一种趣味横生的购物氛围。
西安、太原、天津等地的博物馆也相继推出了毛绒类文创产品,如毛绒肉夹馍、毛绒刀削面、毛绒煎饼等,均采用了与消费者互动的销售方式,让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苏州博物馆文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结合市场买螃蟹时的捆扎动作,设计了“蟹黄黄”毛绒系列文创的情景式体验,旨在丰富消费者的沉浸体验。同时,他们也观察到毛绒类产品的市场增长明显,因此在这个品类上拓展,以吸引更多年轻粉丝。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少峰指出,博物馆文创产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是较好的发展方向,这种情景化创作的做法更符合游客体验当地文化的需求。
目前,这些毛绒文创产品的销售数据十分可观,如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剑”毛绒系列销售额已达到248.1万元,而“大闸蟹”文创产品也处于限购状态。西安的毛绒肉夹馍在短短几个月内已卖出十几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