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文学不再仅仅是年轻人的领地,越来越多的“银发族”正逐步踏入这一领域。《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揭示,中国参与数字阅读的60岁及以上读者已达到2400万。其中,不少人怀揣着创作的梦想,从单纯的读者转变为作者,活跃在年轻人的创作舞台上。
在重阳节前夕,一场名为“朝花夕拾”的银发创作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74岁的创作者沈东生,因其作品被誉为“网络版《繁花》”而受到关注,他与其他领域的专家一同探讨了银发作者现象。
专家们指出,老年作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独特的视角,为网络文学增添了多元性,为读者带来了新鲜的内容。同时,网络文学平台和写作工具的更新迭代,为这群充满激情的老年人提供了实现写作梦想的机会,使他们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武汉的张旭涛同样将地域风俗和个人成长经历融入作品,创作出“市井故事集”《汉口的拆白大王》,通过一系列独立的故事,传递了善恶有报的价值观,同时也展现了湖北地区的民间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唐丹认为,中老年人参与网络写作是“创造力”的体现,这种创造力更多地体现在思想和情感的展现上,能够让同龄人感受到曾经熟悉的文化和生活场景,找到共鸣。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则表示,这些老年创作者们是改革开放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他强调,中老年人群的创作并不小众,因为年轻人也渴望了解过去的生活。
沈东生笑称,经常收到年轻人的留言,表示喜欢他的作品,这给了他很大的惊喜。实际上,他的50多万字作品都是用手机敲出来的,这让在场的专家们都感到惊讶。
除了发表门槛的降低,写作工具的更新也是银发作者们能够持续创作的原因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汤俏表示,文学载体的变迁不仅方便了作者,也方便了读者,如“一键听书”等功能,为全民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对于许多银发作者来说,晚年重拾笔墨,不仅是对热爱的延续,也是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唐丹认为,文学创作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思维活力,增强与社会、时代的连接。而番茄小说等平台也表示,将持续关注银发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和交流平台。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打趣地说:“60岁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生命的开始。”银发作者的涌现,无疑为网络文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