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璀璨舞台上,一项旨在赋能科研创新的重大举措正式亮相。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携手东壁科技数据,共同发布了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这一平台标志着我国在科技文献数据领域迈出了自主化的坚实步伐。
该平台汇聚了全球范围内近9000万条高质量的科技文献元数据,其规模之庞大,内容之丰富,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宝库。尤为平台的基础功能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无论是文献检索、引文分析,还是数据追踪,都能在此找到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东壁科技数据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的吴登生,在大会现场详细介绍了这一平台的独特之处。他指出,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是基于我国自主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主采集、加工而建设完成的。这一平台的问世,无疑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便捷、普惠的科研工具,助力他们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在大会现场,吴登生教授的演讲引人入胜,台下听众聚精会神,共同见证了这一科技领域的里程碑事件。此前,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营主要由美、英等发达国家主导,这些数据库不仅拥有丰富的科技文献资源,还衍生出了诸如“影响因子”等重要的科技评价指标,对全球科技创新的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院原秘书长邓麦村对此表示,科技文献数据平台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支撑着科研的各个环节,从研究设计到成果发表,都离不开这一平台的支持。因此,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鼓励重大研究成果在我国期刊和平台上率先发表和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科技界的广泛共识。
武汉大学数据智能研究院院长李纲也强调了科技文献数据平台的重要性。他指出,这一平台不仅是科研工作的“数据底座”,更是提升科研工作效率、保障科技安全的关键所在。通过这一平台,科研人员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和利用科技文献资源,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
《中国科学》杂志社学术总监任胜利则从科技期刊的角度阐述了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的意义。他认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文献数据平台,是自主创建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关键渠道。通过这一平台,我国可以更加自主地评价和推广科技期刊,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