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资讯
科技 财经 汽车 游戏 数码 资讯 商业

谁是“原作者”? “外卖骑手”爆款文章刊发四年后引热议|文化观察

2024-11-05来源:封面新闻编辑:瑞雪

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王皓润

2020年9月8日,《人物》杂志在公众号与同期杂志发布了一篇关注外卖骑手生存困境的调查报道《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和讨论。大家对外卖骑手的工作境遇投入很大的关注、热议,该文章成为爆款。

但没想到,4年之后,除了这篇文章的内容引发讨论,围绕这篇文章的作者、内容原创方,引发了一场大争论。《人物》杂志、采访对象先后发布声明,引发围观。争论先是围绕“原作者是谁”,之后又延伸至一篇文章与其引用的学术论文思想观点内容之间的张力展开。

《人物》杂志声明:

采编过程均由编辑部成员独立完成

11月4日午间,《人物》杂志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是《人物》的原生选题,发现选题、写作、编辑过程均由《人物》编辑部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其他“原作者”、“原始研究者”。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全文21570字,其中《人物》作者通过访谈和调查获得的原生细节和故事高达100多处,引用时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现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系主任)孙萍访谈及相关论文中的细节和故事5处,论点11处,共约1586字,且所有引用均严格遵守报道规范,清晰标注信源及出处。一篇《人物》作者历时一年多完成的原生原创报道,却因为第五稿完稿前对一个学者的访谈和规范引用而变成了“基于”他人研究,甚至变成了他人作品,“实在令人不解。”

《人物》发表的声明中提到,在《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内,“孙萍老师多次以《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原作者’、‘原始研究者’的身份出席讲座、公开活动,在《人物》与其正式沟通后,在其参与的媒体采访、出版物推荐语中,又多次出现《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是‘基于孙萍的研究结论’‘基于孙萍的田野研究’等不实观点。”

在这份声明最后,《人物》杂志方面表示,“恳请孙萍老师及其出现的各活动方、媒体报道、出版方,及个人社交媒体平台,不再传播关于《外卖》一文作者和创作过程的错误信息等。”

截至记者发稿前,这篇声明的微博阅读量已经超过115万人次。

采访对象回应:

本人是被访谈者不是作者

11月4日下午,孙萍在其个人社交账号上给予公开回应,“本人从来没有在任何场合、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说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文章是本人写的。本人是《人物》杂志2020年9月8日上述文章的被访谈者不是作者。”声明还提到,《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中,提及孙萍的名字16次,引用了孙萍的学术论文3篇。该声明中还提到,“如《人物》杂志声明所说,文章‘引用孙萍访谈及相关论文中的细节和故事5处,论点11处,共约1586字。’”

孙萍在个人社交网站上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孙萍在自己的专著《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2024年7月出版)中,明确指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作者是赖佑萱(该书第203页),并且很正式地感谢了《人物》报道的作者“感谢赖祐萱,很幸运能够接受她的采访,她充满力量的报道让骑手研究“破茧而出”(第11-12页)。

《过渡劳动》

孙萍《过渡劳动》片段

孙萍《过渡劳动》片段

还有人翻出2021年1月举办的腾讯科技向善暨数字未来大会上,孙萍在一场圆桌对话中曾提到的一段话,“那篇报道(《外卖》)的作者是赖祐萱(《人物》杂志记者)。如果我跟大家讲,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你会相信吗?我们就是没有见过。这个事情非常偶然。为什么这样一篇特别长的文章可以火起来?其实,最主要的贡献不在我,还是《人物》的记者非常扎实的研究。我可能只是做了一点小小的学术性贡献。”

11月5日下午,记者通过社交媒体账号联系孙萍,截至发稿前还未得到回复。

原作者还是观点提供者?

“在智力劳动中,参与者的贡献很难定义”

对于双方的声明,网友讨论激烈。有人认可《人物》杂志声明中列举的诉求和证据,“从一份研究论文到一篇能引起社会热议甚至引发制度改变的新闻作品中间,作者还走了好长的一段路,尊重作者的付出。”也有人认可孙萍的声明,认为其学术研究在《人物》杂志记者写的这篇稿子中占有分量,“引用别人研究的十几个论点和学术论述一千多字,加上采访故事,这确实算基于别人的研究啊。故事是可以直接获取的,但研究观点和分析是门槛很高的。”还有人针对其回应提出异议,“《人物》的诉求在于澄清和消除误解。孙萍虽否认自己为原作者,但默许了活动主办方使用相关头衔。孙萍的回应并没有切中要点。”

《人物》杂志声明中配的截图

《人物》杂志声明中配的截图

孙萍已经在个人声明及出版新书中否认自己是“原作者”。目前的争议在于:《人物》杂志的这篇爆款文章,对孙萍的采访和观点引用,程度够不够称得上“基于孙萍的研究结论”“基于孙萍的田野研究”?如果一篇文章是基于对受访者的研究结论,那是否意味着这篇文章的真正原作者是受访者?

11月5日,“冰川思想库”公众号发表署名为刘远举的一篇文章中将目前的冲突概括为:“孙萍认为她是观点提供者,理应享受传播红利,但《人物》认为,她没有这个资格。”刘远举在这篇文章中分析认为,对这个冲突,谁是谁非,是“很难判断的”。“在智力劳动中,参与者的贡献很难定义。” 刘远举说。

围绕这个热点争论事件,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一篇文章的成文书写者和文章内容观点的提供者,哪一个更有资格称为该篇文章的真正作者?从著作权法角度该如何看待?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著作权协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他提到,我国的《著作权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即“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即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达形式,而不包括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本身,包括思想、思路、观念、创意等。这是因为思想是抽象的,无法被直接复制或传播,而表达则是将思想具体化的过程。符合《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构成要件:智力成果、独创性和可以一定形式表达即可表达性,才会受《著作权法》保护。

目前该事件还在持续引发热议,孙萍是否会有进一步回应,记者将持续关注。

比亚迪自研智驾技术取得突破,11月有望量产上车,入门级车型将享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为此,比亚迪在全集团范围内征调员工,加强自研智驾部门,凸显集团对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目前,比亚迪旗下多款车型,如仰望U8、腾势N7、汉EV、宋LEV、海狮07EV、海豹等,均已推出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

2024-11-05

智界S7在IVISTA测评中脱颖而出,荣获首批G评级,树立网络与隐私安全新标杆
【CNMO科技消息】近日,华为首款纯电智慧轿车智界S7在中国汽研IVISTA网联网联智能与隐私安全专项测评2024年第一批车型测评结果中获G评级,在隐私安全方面获得权威认证。凭借华为在ICT领域的安全积累,智…

2024-11-05

AMD与富士通携手共筑AI/HPC新平台:MONAKA+Instinct强强联合
通过将 AMD 的创新 GPU 技术与富士通的低功耗 / 高性能处理器技术相结合,我们希望创造一种环境,让更多公司能够利用AI,同时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 通过将我们尖端的 AMD Instinct 加…

2024-11-05